“您好,您的信息已经登记好了……”
“请您出示下通行证,并配合我们做一下检查!”
在弄堂口,志愿者们正在挨个对进入小区的人员进行排摸登记。小东门街道背街小巷多,道路开放,流动人口也多,为此街道在商品房小区以外的43个路口(弄口)设置了出入口门岗。然而,随着返沪人员日益增加,人手不足成了社区管控“一测、二问、三登记”工作最大的困难。
2月17日至2月24日,来自黄浦区法院、区委统战部、区委老干部局、区档案局、区红十字会、区发改委、区文旅局、区审计局、区体育局、区民防办等10个部门的50名机关干部纷纷响应区机关党工委号召,主动报名到小东门街道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
上岗第一天,大风蓝色预警、气温骤降,对于大家来说无疑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凌冽的寒风吹得大家手脚冰冷,区机关下沉一线的干部与志愿者们一起帽子戴上、围巾系紧、口罩捂好、手套包牢,就这样分散投入到繁杂的出入口值守工作中。
社区管控前所未有,也着实不易。从一张张只露出双眼的陌生脸庞,到熟悉后的热情招呼,从个别居民的不配合检查,到邻家阿姨送来了砂糖蜜桔,8天的朝夕相处,他们已然和周边了居民成为了老朋友。据说,有几位可爱的大爷一天进出多次,反复主动要求给他额头测温,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位区机关干部说,“志愿者的工作就是为老百姓值守好每一扇大门,关键时刻,我们要更加严防死守,绝不松懈。”
在东门,不难看到年近古稀的老年志愿者拎着喇叭、拿着宣传告示穿梭在街头巷尾。一名党员阿婆说:我在这里居住了50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非常熟悉,我对这片家园有感情。国家有难,社区需要我,我愿意出一份力。
除了居民志愿者,在社区值守的安保也是主力军,李师傅在这个站点已经值守了大半个月,每天早上8点至晚上8点,无人替换。他说,今年春节连老家都没回,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上海这座城市贡献力量。夜班师傅更是因天气寒冷而备添辛劳。所幸街道和居委考虑周到,为他们配备了感应报警器、电热毯、取暖器等。他们的每个举动、每句话语都深深感动着我们:“疫情当前,人人有责”,早已在社区深入人心。正是因为大家的这份贴心,才能换来居民们的安心。
疫情无情、人有情。看着志愿者们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居民群众们也时常走出家门,关心关爱值守的同志们。有的阿姨爷叔搬来自家的靠背椅让下沉干部稍事休息;有的阿婆拿来装满开水的保温瓶,嘱咐着一定要多喝热水,保重身体;有的居民端出热腾腾的饭菜给值守人员;更有辖区学校小朋友不远千里寄来爱心礼包,给社区工作者们一份防护……
居民们的关怀关爱让值守一线的“守护者”们重新认识了疫情、认识了责任。”每天这样连轴转的工作一点儿都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大家团结一心、共克时坚,能够尽我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很有成就感。”一名志愿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