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居家护理工作流动性大、涉及范围广,疫情之下,如何既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又满足失能老人、高龄老人、孤老、独居老人的刚性需求?疫情期间,全区的医疗经费和政策保障、医保经办服务保障,又如何得到落实?
近日,记者从黄浦区医疗保障局了解到,不仅春节期间护理服务保“刚需”,随着疫情防控升级,还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整护理服务内容,让照护级别为5级、6级的重度“刚需”老人得到更为细致的照护。同时,作为与医疗机构和个人医疗事务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区医保局自我加压,以落实“两个保障”,助力身处第一战场的医疗机构打赢抗疫战。
情系老人,长护险居家护理疫情之下保“刚需”
区医保局副局长蔡同强告诉记者,为有效减少人员流动给护工和老人们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保障对护理服务存在“刚需”的老人们得到应有的照护,自区医保局启动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落实长护险护理机构防控措施一直都是重中之重。除了节前制定“春节护理及应急方案”,确保护理员人手充足,随着疫情防控的升级,还一连向护理机构发出“四个工作提示”,从“在保障‘刚需’老人的基础上减少护理量”“每日排摸护理员离沪返沪信息和健康状况”“对返沪护理员必须采取隔离观察措施”“加强护理服务规范及疫情防控宣传教育”等四个方面,深入护理站一线,对护理机构防控工作给予指导。
统计显示,平时,800余名护理员活跃在黄浦区内,为10000余名老人提供居家护理服务。而近一个多月来,由于春节放假子女们得空照料,很多老人护理需求下降,同时,因市、区疫情防控措施升级,照护服务仅对级别为5级、6级以及社区孤寡老人、困难人群、重度失智失能以及处于生病状态的老人开放,目前,护理老人总数下降到2775人,而护理人员平均每天的护理人数,也由8-9名下降到3-4名。不仅有效减少人员接触给护理员和老人们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护理员们也有了更多精力对“刚需”老人做好细致照护服务。
自我加压,落实“两个保障”助力第一战场攻坚
“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就是对疫情阻击战最大的支持!”疫情之下,区医保局机关及下属医保事务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窗口经办保障组、医疗费用及定点医药机构保障组、长护险工作保障组、内部管理物资保障组,在各自的阵地上“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丁红就是医疗费用保障组的成员。疫情发生之后,丁红被指派负责与瑞金医院、长征医院等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对接。接到任务后,丁红第一时间掌握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医疗费用相关政策,为医院答疑解惑;医保事务中心尽最快速度对首批6家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完成拨付医保预付费用550万元;每日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费用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随时关注预付费用余额是否足够供医院全力救治病人,以减轻医院垫付压力,确保每一位病人得到充分诊治。
除了落实好疫情期间的医疗经费和政策保障,医保事务中心还随时为居民提供疫情防护指导和医保经办服务。从1月24日起,每天安排2名党员干部值守服务窗口,同时在医保定点机构医疗费用结算中推出“邮件传数据+快递寄凭证”的不见面办理模式。
在最近一次医院结算申报中,黄浦区140余家医保定点机构,就有约70%采用了上述方式并成功完成结算。不仅杜绝了医保定点机构人员在事务中心扎堆办理的情况,也为他们大大节约了往返和自助办理所需时间。然而,由于每一个来自线上的数据都要和快递收到的相应凭证进行核对,经办人员需要为此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仅最近20多天,经办人员处理的材料就已经超出过去一个季度处理的材料数量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