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境外回沪人员的闭环式管理,完成14天的居家隔离健康观察,成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24小时连轴转的“基层陀螺”
随着“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不断升级,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实际情况,迅速采取行动,轮班值守,确保24小时不离人,不脱岗,无缝衔接完成重点人员观察及健康监测工作。
接到通知后,社区管理组成员在最短时间内集结完毕,提前等候在转接人员的小区门口,落实闭环管理。
为境外返沪人士测量体温后,出示居家隔离健康观察告知书,并签署《居家隔离健康观察承诺书》,落实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健康观察。
对辖区内每一位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进行走访监测,上门宣教、监测体温、签署《告知书》……
等这一切工作全部结束,返回单位已是晚上7点多。
接到通知,需转运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立即更换防护装备火速赶往。无论白天黑夜,如箭在弦,时刻整装待发!
一接到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无论夜有多深,也一跃而起,披上“战袍”,带上“百宝箱”,无论风雨,穿梭在大街小巷,化身为健康守护的“夜行者”。
3月17日凌晨3点,接送隔离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
“十八般外语技能”各显神通
伴随沪上各大外资企业逐步复工,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返程回沪,如何携手“洋居民”,共同战“疫”?俨然成了基层疫情防控的“新战线”。
及时发布境外人员简要对话手册,制作外语提词卡,方便社区管理组人员阅读及使用。
积极招募防疫外语翻译志愿者,建立志愿者在线翻译微信群。
为避免因语言障碍影响涉外入境人士的防疫管理工作,中心配备了4台外语翻译器,提高交流沟通效率。
异国温情 守望相助
在中心管辖范围内,有一位正处于隔离观察期的土耳其籍“洋居民”,她的丈夫正在发热门诊就诊,自己则一个人居家隔离。
在交谈中,该位女士表示十分担心独自就诊的丈夫,担心他吃不惯穿不暖,为了让外籍友人减轻焦虑情绪,感受到异国的温暖,组员李峥、外语志愿者王雯婷在工作之余,特地前往其丈夫就诊医院,送上换洗衣物及现做的家乡风味的食物。
虽然这只是众多基层防疫故事中的一段温馨插曲,却充分体现了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守望相助”的人文关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