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老人的吃喝,一天都等不得,一顿都不能马虎
2020-04-09 21:16:56 五里桥街道
  • 编者按: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五里桥社区涌现出了许多可爱可敬的人,他们迎难而上,逆向而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平凡而又动人的抗疫华章。

    每日上午10点,社区送餐员如往常一样穿行在小区里。这一天新增了一户80多岁的陈阿婆。当她打开房门,拿到热乎乎的饭菜时,不由感慨:“昨天刚刚电话登记,今天就来了,太高效了!”这项工作高效实施的背后,是五里桥街道完整的为老服务体系,而服务办主任徐晓宁则是确保这套体系顺利运作的重要一环。尤其是疫情期间,他不仅在幕后指挥得当,确保为老服务始终“在线”;同时还积极参与到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把牢社区“安全关”。

    为了确保社区老人疫情期间能够照常享受助餐服务,早在1月底,徐晓宁就快人一步,带领工作人员开始对之前享受助餐服务的300位老人逐一打电话沟通,确认是否还有助餐需求。对于有用餐刚需的老人,及时将信息仔细记录在案。对于新增老人,在收到登记后,第一时间与送餐公司联系,争取第二天就把饭菜送到老人家门口。“事关老人的吃喝,一天都等不得,一顿都不能马虎。”徐晓宁说道。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对送餐公司提出了一个额外的要求-----必须选用春节期间未离沪的送餐员上门,同时与送餐公司对各个送餐地址和送餐路线进行合理规划,降低送餐员在路上长时间奔波带来的风险。由于疫情期间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徐晓宁及时与居民区协调,为送餐开辟了“绿色通道”,允许送餐员在测温、登记后进入小区。

    社区服务办本身的条线工作、民生任务很重,越是防控吃紧的关键时期,越要兜住民生底线。五里桥辖区老龄化程度高,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需求较大,决不能采取“一停了之”。为此,徐晓宁细排工作表,细分责任人,事先通过居委征询了老人和家属的意见,经过排摸共有80多位老人有刚性需求,针对这些老人,安排居家养老护理员在严格落实测温、消毒、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坚持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在他的协调和指挥下,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平稳度过了人员紧、任务重的两难时期。

    居家养老服务有护理员,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则被居委社工、“老伙伴计划”志愿者等承包起来。为了了解这些老人的生活需求、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等情况,徐晓宁全面组织居委会做好独居老人非常时期“一天两通话”工作,通过每天两个电话及时查摸老人的近况,尽力协调、满足老人的需求。

    去年11月,五里桥街道社区长者食堂正式对外营业,由于其价格低廉、菜品丰富,一直备受周边老人依赖。今年在这个特殊的春节过后,食堂由于疫情暂停营业近两个月。从上个月开始,对于部分非刚需但习惯堂食的老人,食堂采取临时措施,提供外带服务。“腿脚方便的老人可以将饭菜打好后带回家吃,这样依然可以享受到优质放心的饭餐。”徐晓宁说。

    时刻要把老年人的需求和期盼挂在心头落到实处,这是徐晓宁对自己做好社区为老工作提出的要求。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如今徐晓宁更关注的是因疫情停摆民生工程,他表示,五里桥社区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正,快速逐步恢复正常秩序和功能,例如,社区长者食堂已于月初恢复了堂食。“同时,我们会继续做好常态的民生服务保障,确保满足群众生活生产需求。”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