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上海,基本每个小区都有志愿者为垃圾分类“保驾护航”,指导市民正确投放垃圾。《条例》经过几天的发酵,不少街道社区发挥才智,面对垃圾分类灵魂拷问,都有了自己的一套小妙招。
定位:黄浦五里桥街道龙华居民区
为了搞好垃圾分类,这里的巧手居民老陈熬夜搞起了发明:自制湿垃圾助推神器!
抽屉状的台子被支撑起来,还有个将湿垃圾推进垃圾桶的把手,居民们可将湿垃圾破袋后暂时丢放在台子上,仔细检查有没有干垃圾混入其中,再推动把手将湿垃圾丢入桶中。
志愿者和老陈也会在一旁指导帮助,将垃圾分类进行得更精细化。这样一来,垃圾的纯净度高了,更不会脏到手。
用废旧物品做了一棵垃圾分类树
为让居民更好地了解每个垃圾所对应的“归宿”,老陈还在废旧的衣架上挂满了不同类别的垃圾,贴上所属标识,让居民们一目了然。
利用这个“神器”,只要轻轻一推 ,老陈就实现湿垃圾的“百分百”检查和投放!居民们用了这个“神器”,纷纷点赞:简直是高手在民间!
值得一提的是,老陈自制的“神器”得到了周边小区的认可,纷纷前来讨教法宝。老陈也乐于分享,前不久便又做了升级版“神器”,并在上面亲手写上了“温馨贴士”,送给了隔壁的单元楼,使更多的居民能够方便顺利地进行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