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施行以来,上海垃圾分类的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餐饮店,你见过分类细到竹签、冰块都有单独投入口的“多合一”垃圾桶么?你见到过正伸手从垃圾桶里捡出垃圾,帮顾客二次分类的店员么?你发现自己手中的饮料杯盖、汉堡包的包装纸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么?
昨天,记者对沪上一批知名快餐店、咖啡店、便利店等进行了走访,观察捕捉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绿色”变化。
麦当劳
隔一段时间就检查分类
“柠檬片要倒在食物残渣处,杯子扔在塑料废弃物中”,在黄浦区的麦当劳外滩BFC店,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指引客人如何正确垃圾分类。
麦当劳设置的垃圾箱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将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类,并张贴上相应标识。消费者用餐后产生的食物包装纸、纸巾放入干垃圾,食物残余放入湿垃圾,塑料杯、吸管等放入可回收分类。
值得注意的是,该垃圾箱还将水和冰块作为单独的类别设置分类标识。这样就可以避免未喝完的饮料与干湿垃圾混在一起,影响其它垃圾的后续处理。
麦当劳BFC店的张余斌经理说,工作人员除引导顾客扔垃圾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检查一遍垃圾箱内的垃圾是否分类正确。
此外,该店后厨贴有一张垃圾分类指南。后厨的垃圾设为干垃圾,湿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工作人员会将空酱罐,锡纸等丢弃在干垃圾,咖啡渣、蛋壳等丢弃在湿垃圾,蓝白手套、外包装塑料袋丢弃在可回收垃圾。
星巴克
手写“小黑板”引导顾客
在星巴克世茂广场店,记者看到这样图文并茂的小黑板:冰杯、冰盖等是可回收垃圾;热杯、纸吸管、纸巾等是干垃圾;茶叶、咖啡豆等是湿垃圾;各类电池、废药品等是有害垃圾。
除了漫画“指路”垃圾归属地,店员也在垃圾桶旁不时对顾客进行引导,有时还会将扔错的垃圾拎出来,再扔到对的位置。
该店负责人说,所有的垃圾,店员都会二次分拣。
从今年4月起,上海星巴克仍在提供的吸管已经由原来的塑料吸管变为纸质吸管。记者在店内看到,自助服务区收起了装吸管的桶。目前店内所使用的外带杯盖都为可回收杯盖。除了含搅打奶油和果粒的冰饮以外,其他的杯盖都是可直饮杯盖,可以减少吸管的使用。
从开业以来,作为本店特色之一,店内的堂食饮料都用马克杯,也减少了纸杯的使用量。
便利店
有“多合一”垃圾桶
在罗森便利店汉口路店,记者看到了一种功能细致的“多合一”的垃圾桶。这个多合一的垃圾桶设计合理、实用。数量最少的有害垃圾只有一个小抽屉。数量中等的可回收垃圾占据了大垃圾桶三分之一的空间。剩下三分之二的空间则被数量最多的干、湿垃圾“瓜分”。
此外,垃圾桶上有专门投放竹签的位置,还有简易的过滤器可以过滤掉罐头、泡面等方便食品产生的汤汁。
据店员介绍,自7月1日起,上海的罗森便利店都配备了这样的垃圾桶。店员除了在顾客扔垃圾时进行引导,还会对垃圾进行二次分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