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上海文化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周未之夜的思南赏艺会。名家与粉丝面对面,揭秘经典民族作品背后的“故事”,解读民族文化中的深邃思想和伟大智慧。让人欲罢不能,期待来年。
如果说,“上海文化”是为了建设“人文之城”,那么可以说,“文化思南”正建设上海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是上海全民阅读的新地标,也是上海演艺大世界的风向标,其品牌之一就是“思南赏艺会”。其特征就是用好、用足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宝贵资源,打造更具标识度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做好文化传播的平台和源头,使演艺大世界的“上海文化”名片更加耀眼夺目。
从6月14日至8月2日的8期“思南赏艺会”,期期有亮点,每期都演绎了什么叫“上海文化”。
比如,红色文化“日出东方”板块,作曲家吕其明先生和作家叶辛先生的《国乐•红色经典》和《国乐•红色故事》,让人们看到交响乐《黄河大合唱》、电影《铁道游击队》等耳熟能详精品背后故事的精彩,更对红色文化有了深刻的感悟;
海派文化“风从海上来”板块,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和上海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马晓晖带来了《国乐•海上寻梦》,颇有艺术渊源的两代海派民乐的传承人,讲述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梁祝》的飞蝶飞遍世界,跨界的民乐走进新生代;
江南文化“最忆是江南”板块,复旦大学教授胡中行和评弹表演艺术家高博文的《国乐•诗词江南》和《国乐•吴韵江南》,以清逸典雅的江南诗词、吴侬软语的评弹说唱,让江南文化水里梦乡的风情流淌人心;
丝绸文化“乐韵通丝路”板块,文史专家陈曾路《国乐•丝路考古》和摄影家丁和《国乐,丝路遗韵》,以看漫漫雄关、迢迢丝路、遗泽千秋的历史传奇,让人不仅为丝路文化深邃多元而自豪,更对“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
“思南赏艺会”正打造更具标识度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做文化传播的平台和源头,关键在于有黄浦区委宣传部、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思南公馆联合主办,上海民族乐团承办的强有力组织保障;有互联网+多媒体的传播,每期“思南赏艺会”都有“阿拉黄浦”进行直播并回放,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上海文化”如此多彩,传播“上海文化”样式如此鲜活。时代在发展,受众接受文化方式也在变化,“上海文化”在黄浦正创造全新的展示方式,吸引上海众多的文化企业和文创人才集聚黄浦,跨界创新,正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在实践中筑梦与圆梦。“名家导赏+传统艺术演绎+观众互动+平台直播”的“思南赏艺会”模式,更是创新了“上海文化”传播,为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品质走出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