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2019-07-08 11:05:25
  •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2019年7月7日

    农历六月初五

    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

    小暑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

    此时虽然能感觉到热,但还不是最热

    所以称为“小暑”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

    盛夏开始

    民谚常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期间即将进入三伏天

    高温天气来了!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古人把小暑分为“三候”

    一候温风至

    小暑到来后,

    广袤的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

    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赵春亮 摄

    二候蟋蟀居宇

    又五日后,由于天气炎热

    蟋蟀离开了田野

    跑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气

    三候鹰始鸷

    再过五日

    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

    更多地选择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李靖海 摄

    小暑之时

    清凉与美食不可辜负

    这时正是芒果的成熟生产期

    人们往往喜欢吃一些甘甜的芒果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

    藕具有清热、养血等效果

    适合夏天食用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李晓春 摄

    也是在小暑期间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来了

    俗话说,热在三伏

    “伏”有伏藏的意思,应少外出以避暑气

    民间也有度过伏天的办法

    那就是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刘玉桃 摄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这种吃法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

    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

    据说徐州人入伏吃羊肉

    称为“吃伏羊”

    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

    闷热的季节到了

    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

    调节情绪,少吃生冷食物

    此外,也不妨读几首夏日小诗

    来消消暑吧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鲍赣生 摄

    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王苗 摄 图片来源:CTPphoto

    《夏日》

    清·乔远炳

    熏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韩苏原 摄

    小暑节气,虽然天气炎热

    但柳叶轻拂,满池荷花飘香

    也自是一幅夏日小景

    盛夏时节,万物生长

    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

    来源:中新网


    编辑:杨跃波 罗从军

    责编:肖园园

    监制:许 波 

    总监制:林昌媛

    获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盘州人民广播电台、盘州电视台、《盘州发布》、《盘州时讯》、抖音-盘州全媒、微博-盘州全媒

    投稿联系电话:3634621 投稿QQ:2160543673   邮箱:pxtv1@126.com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银杏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