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菊:把青春留给大山,用30多年将千亩荒山变绿洲
2019-07-18 13:57:05
  • 家住响水镇马场村的徐冬菊,如今已60有余。

    多年前的青丝如今已是满头白发。

    岁月的痕迹不但写在她的脸上,更是见证在马场村数千亩的树林里。

    她用34年的时间,把马场村数千亩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

    这不,在响水镇马场村林场内的一块空地里,徐冬菊又带领村民们开始补植树苗了。

    徐东菊对大家说:栽的时候,坑坑打深点,带土移植来的树苗不能把根系上的泥巴抖掉。

    这块空地,是年初间伐林木后留下的,现在正是补植的好时节。

    三十年前,这里全是荒山荒坡,一位村民介绍说,一到雨季,山水横流,山下的庄稼全被洪水淹没。

    1985年,徐冬菊和家人商量,决定承包荒山植树造林。这一决定,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

    徐冬菊的丈夫邹德信说:对于我妻子种树,不但我支持,我们整个家庭都全部支持。

    然而,事情真的是做起来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树苗从数十里拉来,由于时间长,加上土质差异等原因,成活率太低。于是各种质疑声,反对声不绝于耳。但徐冬菊没有退宿,反而更坚强了,顶着各种压力,一边从外地买树苗,一边开始自己育苗。

    几年后,她育的树苗不但成活率高,除满足自己用之外,每年还向外出售。而和徐冬菊一起育苗的村民们也学到了技术,有20多户村民通过育苗,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在徐冬菊的带动下,村上有10多户人家也成了植树造林的专业户。如今马场村共有树林8500多亩,森林覆盖率也从原来的10%提高到65%以上。

    因此,徐冬菊也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县表彰,被评为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被授予全国“三八绿色工程”奖章等殊荣。

    徐冬菊真的有点自豪:习主席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感受到了,虽然我们年纪大了,但还有我们的娃娃(子女),还有我们寨邻的这些老百姓,留给这些子孙后代,让他们继续能看到这些青山绿水。

     (全媒记者 万文贤  实习记者 张虎 报道)


    编辑:杨跃波 罗从军

    责编:肖园园

    监制:许 波 

    总监制:林昌媛

    获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盘州人民广播电台、盘州电视台、《盘州发布》、《盘州时讯》、抖音-盘州全媒、微博-盘州全媒

    投稿联系电话:3634621 投稿QQ:2160543673   邮箱:pxtv1@126.com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银杏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