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消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文化和旅游部正式认定并公布了首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遵义市赤水市、六盘水市盘州市在列。
2013年,盘州一举拿下贵州第一个全国百强县名号,自此,盘州从未落榜。在2018年最新的全国百强县榜单中,盘州位列第89名。
既是全国百强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国仅此一个,盘州曾经是这样“神奇”的存在。直到2019年4月,才通过了脱帽评估,为此,盘州布局已久。
将“黑”资源变成“绿”资源,通过发展全域旅游,转型中的盘州实现了真正的产业革命,全民参与、全民受益,是盘州对全域旅游的另一种诠释,全域旅游成为了脱贫攻坚战场的利器。
不完全摒弃煤炭产业,跳出资源陷阱,摆脱路径依赖,在做大、做强、做精煤炭产业的同时,有序地发展旅游、农业等其它产业。“谋篇”全域旅游,把全域旅游放在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位置,置于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审视。
群众从产业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在旅游的全产业链中实现就业、创业。旅游带动效果显著。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遇上全域旅游,擦出了群众致富的“火花”。
坚持景区带村、旅游富民的发展理念,盘州探索让旅游产业发展“有米下锅”,让群众在旅游产业中“共建共享” ,形成了“旅游景区+企业+公司+农户”等多种利益链接方式。
自从瞄准了全域旅游这一个目标,盘州始终坚持全域旅游中的全域开发,让“农村”变成了“景区”,“农舍”变成了“旅馆”,让百姓真正实现了从旅游产业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真正实现让青山变“金山”、风景变“钱景”。
“土里刨食、靠天吃饭”曾是盘州市娘娘山山脚下普古乡舍烹村老百姓以前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有一面可以惬意泛舟的湖,叫作银湖。而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条烂泥沟。
2011年,才刚刚有全域旅游的概念,“煤老板”陶正学在相关的文件中看见了转型的机遇。他突然把煤矿关了,回到老家搞生态农业。
有着亿万身家的“煤老板”居然又回来务农了!有人表示诧异,有人表示“看不懂”。
而陶正学凭着多年经商的敏锐嗅觉意识到,煤只会越挖越少,只有将绿色存进生态银行才会有取之不尽的财富,也是为子子孙孙留下的宝贵财富。
2012年5月,陶正学发起成立普古银湖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2000万的注册资金,他出了1200多万,还不包括无息借给乡亲们的,而73%的股份却由村民认领。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可持续地挣钱,而是带着乡亲们富起来。
从发展旅游产业到发展全域旅游,盘州产业步子坚定,思路更加开阔。从生态农业到生态农业观光园,转型后的陶正学依旧嗅觉敏锐,和大局保持“神同步”,目标更加具体。
山还是从前的山,水还是从前的水。
陶正学瞄准国际定位,立志将娘娘山打造成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观光园。整合10.68万亩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在内的土地资源后,陶正学风风火火地开始对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六车河峡谷景区进行开发。
连闲置的山溪、水塘也被打造成了特色景点。
2013年,陶正学创办了“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公司”,银湖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了股东,占股20%。
短短5年,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已成为贵州省“5个100”工程中的省级重点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省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1年,六盘水市舍烹村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只有700多元,当时,什么产业都没有,村民住的是草房和土房。经过几年发展,娘娘山附近的村民已实现脱贫。
从“黑”到“绿”,从“卖煤炭”到“卖生态”。陶正学的“转”不是个例,在盘州发展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一批手里有原始积累的“煤老板”变成了当地群众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业产业“带头人”。
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七组村民张雨国,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当传统的务农已经无法给家人带来基本的生活保障。买了一辆二手货车后,他当起了个体运输户。当然,运煤也是业务的一部分。
支出大、风险高,除开保住自己基本的生活费和车辆维护费,张雨国所挣到的钱很难以补贴家用,“也就比种地稍微强一点点,关键是身体垮了。”
2012年5月,普古银湖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张雨国把家里10多亩许久没有耕种的土地用来入股。另外,通过财政担保低息贷款了10万元,又找陶正学免息借了10万元,成为了合作社的股东。
“手上有了合作社的股份,但是还是不踏实啊,这种方式从来没有做过。”张雨国说,那个时候虽然成了股东,但是也不知道能挣多少钱,一边自己还继续在外面跑点零散的运输活儿,“那辆破货车,我也一直不敢卖,只是活儿越来越少了。”
2014年,张雨国一家成为了入册的贫困户。也是那一年,六盘水市第一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举在盘州举办,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也再次把全域旅游的概念深植进了包括张雨国在内的老百姓心里。
他决定孤注一掷,大干一场。
2015年,张国雨终于下定决心卖掉了老旧的货车,把自家三层小楼改造成了农家旅馆。虽然只有18个床位,可现在算起来,一个月也能有四五千的收入。
除了家里的小旅馆,张国雨还与爱人一起在娘娘山景区当上了产业工人,“我做环卫工,我老婆做酒店服务员,每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介绍起目前家里的生活,他一脸满足,家里的贫困户牌子早就成了“古董”。
2018年3月,张国雨贷款买了一台家用的小车,他计划有机会能够开着小车,带着家人,像那些来娘娘山的游客一样,也搞一次“自驾游”。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几年前,盘州的劳动力基本都选择出门务工,留守人员仅占全部人口约30%。但是如今,70%的村民都回乡发展了,村村寨寨也越来越有人气。
盘州市滑石乡岩脚村曾是一个国家二类贫困村,这个“躲”在深山中的贫瘠小山村,曾经因交通不便,几乎与外界隔绝。就在五六年前,还大多是灰扑扑的低矮瓦房,村民们每日守着几亩耕地过日子。
串户路也坑坑洼洼,村民说,“当时最怕下雨,一下雨就是稀泥路,门都不想出。”
而现在,这里有了一个更多人知道的名字“哒啦仙谷”。在布依语中,“哒啦”寓意为“团结、互助、相亲相爱”。
哒啦仙谷总规划面积7.2万亩,核心区面积1.2万亩。景区按照“农旅融合”模式建设,以“资源整合、互利共赢”为发展理念,以田园休闲和养生度假为突破口,联动周边资源、错位发展,构建高端复合型休闲度假体系,划分为七彩花田区、湖畔花园度假区、植物观光区、生态农业区、创意农业区等5个板块。
置身哒啦仙谷最高处的观景台,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雾霭之中,碧波微漾的哒啦仙湖多了几分宁谧的柔美;远处,错落有致的红顶洋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颇有些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感觉。
哒啦仙谷旅游景区自开发以来,就依托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休闲度假,全力推进哒啦仙谷旅游景区资源大整合、品牌大推介、景区大建设、产业大提升,增加了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带动周边农户增加收入。
村民黄小龙曾在福建打工, “没挣到多少钱不说,老人、娃娃都招呼不到,心头还是想回来。”
回来干什么呢?黄小龙说,从2006年到2013年他一直在福建的一个养殖场干活。七年的时候,学会了一身养猪的本事,可是手上那点钱,也不敢自己单干,瞻前顾后,直到2013年过年回家。看着之前的村寨变成了一片生态农场,黄小龙觉得“是时候回来了”。
现在,黄小龙夫妻俩均在哒啦仙谷的养殖场上班,他说,两人月收入能有四五千元,和在福建的时候差不多,还不包括用于景区建设的土地流转金, “关键是离家近啊!”
“四五千,那确实不算少了!”见到黄小龙时,是在哒啦仙谷的办公室,看起来他朴实精干。“不止四五千哦,他还有奖金!”听到记者感叹,黄小龙身旁的老乡起哄到。
黄小龙对着记者,指着那位老乡说,“他家才安逸,娃娃是状元!”
面对记者,刚才还在起哄的老乡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不是状元,不是状元,620多分,中山大学。”他赶快解释,羞涩中透露出自豪和骄傲。
他叫许祥柱,之前一直在县城打零工,最远也就在省内。他说,上有老下有小,不敢走远。
2013年,借着景区为农民积极争取财政补贴资金、贴息贷款、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开始乡村旅馆、农家乐的东风,老许家得到了旅游扶贫资金4万元,又借了点钱,修了八间房,搞起了客栈和农家乐。
记者询问经营状况时,从“农民工”摇身变为“小老板”的许祥柱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笑着说,“反正借的钱2016年就已经全部还清了。”
许祥柱家的旅馆房价很低,开业的时候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他按照大多数民宿的惯例,把自己家的旅馆房间按照房型、方位等区别出了田园景观房、山景房等,定价也相对地分成了三六九等,最贵也就百来元。但是到了夏天,很多重庆、云南的游客一来就会住上个把月。
许祥柱说,来他家的游客很多都是回头客,来避暑的最多,还有个云南的游客,每年过年都会来杀年猪,大家已经处成了朋友。
在旅游的带动下,哒啦仙谷周边群众通过土地入股、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参与景区开发建设,增加收入。目前,景区共培育了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种养大户32户、乡村客栈72家、农家乐48家,带动3710户9377人增收致富,通过实践实现了以全域旅游助力扶贫,推动了乡村振兴。
在旅游的全产业链中实现就业、创业,带动增收致富。娘娘山、哒啦仙谷只是一个缩影。
目前,盘州已经打造了舍烹、妥乐、贾西、卡河等80余个旅游村寨,直接带动3.5万人、间接带动10.7万人创业就业,累计带动5.4万人脱贫,形成了人民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的格局。
在推动全域旅游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探索中,盘州市充分发挥旅游惠民生、消贫困的引领作用,实施了“333”工程,着力打造保基、普古、竹海3个旅游扶贫示范乡镇,陆家寨等30个示范村,打造300户以上乡村旅游扶贫经营示范户。
以景区建设务工带动一批、入股旅游经营性项目受益一批、贫困户到旅游企业就业解决一批、乡村旅游创业发展一批、旅游从业技能培训提升一批、旅游商品开发带动一批的“六个一批”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战略,让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来源:多彩贵州网
编辑:杨跃波 罗从军
(实习: 徐海燕 彭浪浪 宋子茹)
责编:肖园园
监制:许 波
总监制:林昌媛
获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盘州人民广播电台、盘州电视台、《盘州发布》、《盘州时讯》、抖音-盘州全媒、微博-盘州全媒
投稿联系电话:3634621 投稿QQ:2160543673 邮箱:pxtv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