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盘州市委:搭“五桥”建“五家” ,一切为了易扶搬迁群众
2020-04-03 10:37:34
  • 为发挥共青团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团盘州市委按照《关于工青妇组织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实施方案的通知》,落实工作要求,先后搭“五桥”建“五家”,助力搬迁点实现“安置”与“安心”同在,“安居”与“乐业”同行。

    深化思想引领,搭“感恩桥”建“奋进之家”

    团盘州市委坚持党建带团建,在全市基础较好的2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团支部,其中规模较小的安置点采用联合附近村居建团的形式,确保安置点团组织实现全覆盖。同时,确保每个安置点有1名专职团干部,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配强安置点工作力量。依托团组织,邀请“青年讲师团”、研究生支教团等成员在安置点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宣讲,2019年至今累计宣讲78次,覆盖搬迁点群众3900人次。

    1054db7ddf294dc5a5c0200b5015f234.png

    聚焦创业就业,搭“致富桥”建“幸福之家”

    团盘州市委在安置点建设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由西部计划志愿者任专职教师,礼聘学校老师、青年驻村干部等作为兼职教师,开展常规就业培训和就业岗位宣传;邀请专业培训学校到安置点开展定制专题创业就业培训;积极动员安置点青年参加“多彩贵州·创在乡土”助力脱贫攻坚青年培训。2019年至今,已开展各类培训累计2201人次,其中培训对象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22人,非建档立卡贫困户979人,通过培训实现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84人、非建档立卡贫困户23人。

    推进扶弱济困,搭“连心桥”建“温暖之家”

    2019年至今,整合“中国茅台·国之栋梁”、“习酒·我的大学”、“希望工程·我的大学”等公益助学项目向安置点困难家庭倾斜。在安置点开展“童心童韵颂祖国·美言美景绘金秋”六一慰问活动,购置价值5万余元的慰问品和1000余份儿童启蒙绘本送给208名搬迁点儿童。为安置点留守儿童开设“希望小课堂”5个,开设课程25期,覆盖1250人次,帮助搬迁点孩子提升学习成绩,解决安置点就业群众的后顾之忧。疫情期间,组织青年志愿者,为安置点群众提供上门配送服务,帮助群众采买生活物资,减少人员流动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

    加强联系服务,搭“平安桥”建“和谐之家”

    关注安置点青少年健康成长,充分发挥12355热线作用,采用24小时值班制,为安置点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自护教育等服务。联合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到安置点开展“为了明天·青春自护益起来”青少年法律知识专题讲座。

    2019年至今,已开展法律知识讲座26次。组建社区治安志愿服务队,到安置点开展安全知识宣传等活动,采用组建联户小组的方式,建立收集反映群众诉求常态化机制,鼓励引导安置点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平安建设的相关志愿服务。

    开展共治共建,搭“融合桥”建“文明之家”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新推出“爱心积分”模式,并在盘州市翰林街道思源居委会建设了第一个试点进行推广。“爱心积分”通过商业化融入,与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创业项目有机结合,把志愿活动从单向奉献转为双向收获。营造全民志愿服务的氛围,让群众自愿成为志愿者,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主动参与到社区共建中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成为社区主人翁。

    下一步,团盘州市委将按照“搭五桥、建五家”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整合团内外资源,聚焦安置点群众需求,结合安置点实际,为安置点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引导安置点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市民主体意识,为盘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团盘州市委  供稿)



    编辑:罗从军  谢吉文(见习)

    责编:易俊

    监制:许波

    总监制:林昌媛

    获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盘州人民广播电台、盘州电视台、《盘州发布》、《盘州时讯》、抖音-盘州全媒、微博-盘州全媒

    投稿联系电话:3634621 投稿QQ2160543673   邮箱:pxtv1@126.com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银杏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