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构建优质高效基层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21-07-26 22:12:02
  • 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目前,全省远程医疗服务总量突破160万例次,累计节约医保、群众自付医疗费用及外出就医产生的交通、食宿、误工等生活费用约6.9亿元;

    在全国率先初步建成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基层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达标率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时率达100%;

    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中小学校校医配备,配置了1.2万余名校医,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村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全国率先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1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

    在全国率先创新建立“督医”制度,拓展了医疗卫生行业监管队伍和途径,为首批92名省级督医颁发聘书,全面启动督医工作;

    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短缺药品分级应对机制,短缺药品直报系统从16个监测点扩大到全省1848家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监测排全国第一。

    在全国率先实现职业健康执法县级全覆盖,新发职业病同比下降27%。

    “七个在全国率先”是贵州省创新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取得实效的最好注脚。

    近年来,贵州省全面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聚焦破解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聚力构建“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队伍能力、疾病诊断能力、疾病治疗能力、疾病康复护理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五个全面提升”。

    图为省卫生健康委主办的2020年贵州省山地紧急医学救援暨冬春季疫情防控综合演练现场。

    贵州省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已组建完成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并配备了装备设备,挂牌成立了省、市、县三级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陆水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格局基本形成,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处置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做强县级医疗龙头

    “这里的医疗技术、设施设备、服务能力等都很不错,经过一周的治疗,现在完全可以下床走路了……”62岁的赤水市居民骆中梅因车祸导致右关节骨折,最初一度想要到外地的大医院就医,但因行动不便,加上怕在奔波途中伤势恶化,在得知赤水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于是到该院就医,“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完全正确”。

    “2015年以前,像骆中梅这样的四级手术,只能去较远的大医院进行手术。现在,类似的患者哪儿也不用去,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很好治疗。”赤水市人民医院院长田园说,当时,因为医院基础设施设备较为薄弱、技术力量不强,当地老百姓看不好病,宁愿舍近求远,都要去到四川、重庆等地看病,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非常突出。

    赤水市作为全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4年全面启动改革以来,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看病远问题,坚持“政府主动,部门联动,医院推动”,进一步强化政府办医职责,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改革取得成效。

    赤水市人民医院作为县域龙头医院之一,在赤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被确定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为契机,在党建、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分级诊疗、改善医疗服务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

    赤水市人民医院临床科室由原来的18个增至27个,医技科室由9个增至13个,病区由15个增至20个,填补了病理科、脑外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空白。打造了骨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儿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7个重点学科。2017年建成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响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此后,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省级评审……2020年,医院患者满意度达97.65%。

    赤水市人民医院的华丽转身,是贵州省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的实施、做强县级医疗龙头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贵州省大力实施学历提升、岗位轮训、骨干培训、全科医生培养、千人支医、人才引进六大计划。2016年以来,培训县级医院病理、儿科、重症医学、急诊急救、检验和影像等技术骨干896名;培训培养全科医生3232名;组织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驻点服务5712名;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引进人才3396名。2020年,1047名省外专家到贵州省“组团式”帮扶,担任院长或副院长的县级以上公立医院75家。

    贵州省遴选102个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创新推进建设“百院大战”建设,截至2020年底,102个百院大战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基础设施施工,已投入使用68个。全省县级综合医院全部完成“2+5”重点专科和康复医学科建设,共建成重点专科563个,其中,重症医学86个、急诊急救科86个;开展新技术482项、新技术立项252项。全省均以县域为单位建成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和远程检验质控中心,负责区域内疑难杂症会诊和远程影像、心电诊断。县级医疗机构均配备CT和核磁共振等诊断设备;88个县建成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

    做活乡镇医疗机构

    2020年7月2日下午,余庆县松烟中心卫生院内科病房内上演了温馨感人的一幕,患者田某家属捧着一副写着“救死扶伤,恩重如山”字样的锦旗送到了医护人员手中,感谢所有医护人员对其家属的救治。

    据介绍,2020年6月25日凌晨3时许,54岁的田先生的家人发现他神志不清、口吐白沫,于5时20分许送达松烟中心卫生院,接诊医师立即对田先生进行检查:四肢冰凉、口吐白沫,双侧瞳孔固定、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双侧颈动脉搏动消失,脉搏0次/分,血压0mmHg,心音消失,心电图检查显示无任何生命迹象。

    接诊医生立即对田先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等一系列处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连续不断的心脏按压一直进行着……数百次心脏按压,20余分钟的不间断抢救,终于出现了奇迹,患者恢复了心率。

    随后,松烟中心卫生院120车于早晨6时许将田先生就近转诊湄潭县人民医院进一步诊治。

    据了解,此后,接诊医生对田先生进行跟踪了解,得知其已脱离生命危险并治愈回家。

    余庆县组建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为成员,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一个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形成1+4+10+N的医共体构架。按照“县级带中心,中心辐射一般”的整体思路,以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中心乡镇卫生院,形成县域区域医疗服务中心,以点带面,推动县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松烟中心卫生院去年5月被余庆县人民医院托管,并授牌‘余庆县人民医院北院’,余庆县人民医院派出管理、业务技术团队30余人次,全面提升北院的管理和业务水平,有效解决余庆县江北一带群众的就医难题。托管以来,北院门诊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3.5%,住院人次增加15.01%,医疗收入增幅38.26%。”余庆县人民医院北院执行院长王德庆说。

    据介绍,余庆县人民医院北院依托县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到一年的时间,开展了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检验科、胃镜室、B超室、麻醉科等科室的多项新技术,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覆盖松烟、敖溪、龙家、关兴、大乌江“江北五镇”的余庆县江北医疗服务次中心已初具规模。“现在,我们卫生院业务技术水平由原来的简单疾病拓展到危急重症及部分疑难病症的处置……”王德庆说。

    松烟中心卫生院的变化,是贵州省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探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充分发挥县级医疗龙头带动作用,做活乡镇医疗机构的真实写照。

    贵州省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优化县域资源配置、建立县乡村分工协作模式、医防融合、激发工作积极性四个目标,构建新型整合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已实施建设医共体140个,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02个。乡镇卫生院(含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配备9类数字化检测检验医疗设备;建成特色专科1145个;建成标准化中医馆1333个。

    筑牢村级卫生基础

    走进习水县土城镇高坪村卫生室,诊断室、治疗室、留观室、药房、公共卫生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卫生室还配备有血压计、血糖仪、电子体重秤等基本医疗设备。

    卫生室里,村医赵洪明正在给辖区30岁的妇女钱静进行健康检查。钱静是3个孩子的母亲,最小的孩子刚满半岁,是半年前在习水县中医院土城分院出生的。赵洪明对钱静的子宫恢复、哺乳情况,婴儿的健康状况、身高、体重、生长发育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监测,确保大人和孩子健康平安。

    今年45岁的赵洪明是土生土长的土城镇人,从事村医工作26年。以前,整个高坪村就他一名乡村医生,忙的时候脚不沾地;在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后,收入不高,特别是没有养老保障,令他一度心生退意。“2015年,县里给我缴纳了养老保险,让我不用再担心养老问题了;收入上,村医定额+基本服务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的公共卫生工作,每个月能拿5000元左右。今年,卫生室还充实了年轻医生。”

    高坪村卫生室有一位年轻医生名叫王兴灿,23岁的他去年毕业于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季,找工作。王兴灿通过网络推送的消息得知习水县招村医,并且岗位有编制,再加上自己家就在赤水市元厚镇,离习水县很近,所以毫不犹豫报了名。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王兴灿脱颖而出,成为习水县的一名村医,定岗在习水县土城镇高坪村。今年1月,他开始了村医的职业生涯。王兴灿说,虽然目前的工作地点是村卫生室,但是他属于乡镇卫生院的在编医生,享受与乡镇医生同等的待遇,而且服务期满后还可以回到乡镇卫生院。

    据习水县卫生健康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袁吉杏介绍,习水县积极落实“县招乡管村用”的用人机制。自2020年起,采取县财政统筹解决报酬、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内管理的公开招聘乡村医生机制。对公开招聘的人员,由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往村卫生室工作,原则上在村卫生室连续服务期限不得少于8年。

    同时,习水县根据各乡镇(街道)服务人口、服务现状、预期需求及地理条件等因素,按照“总额控制、动态调整”要求,建立乡村医生队伍到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自愿申请、强制性清理(兼职从业、不能胜任工作、违反纪律规定)退出机制,逐步实现乡村医生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标准为全体在岗乡村医生缴纳养老保险,对目前年满60周岁未购买养老保险的离岗乡村医生,参照贵州省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发放养老生活补助。

    为了能确保乡村医生能看得好百姓病,习水县还依托贵州省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对全县未取得医学中专以上学历的村医,实施农村医学专业中专学历教育。

    贵州省通过政府定额补助、年终考核奖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和一般诊疗费等,建立村医多渠道补助方式,有效稳定了村医队伍。

    同时,贵州省开展农村订单定向生培养,已培养本科生5070人、专科生2050人,平均每个乡镇4.9人,是全国培养最多的省份之一;开展多方位在职在岗培训。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在岗学历提升3.48万人、基层岗位培训12万人次;组织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驻点服务5712名;县乡两级机构培养引进人才3396名;以县为单位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培训3629名。

    来源:贵州卫生健康融媒体中心



    编辑:罗从军  肖蕊

    责编:易俊 王曦

    监制:许波

    总监制:侯武

    获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盘州人民广播电台、盘州电视台、《盘州发布》、《盘州时讯》、抖音-盘州全媒、微博-盘州全媒

    投稿联系电话:3634621 投稿QQ:2160543673   邮箱:pxtv1@126.com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银杏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