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防控】多人在动车上被感染,专家提醒!
2022-04-06 11:22:31
  • 从3月31日到4月3日,浙江省温州市连续4天发生5起新冠肺炎疫情,其中4起都是由外地动车回温人员筛查中发现。在动车上,他们究竟是怎么被感染的?哪些环节容易中招?

    温州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市中心医院副院长、传染病学科带头人蒋贤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乘坐动车时,病毒多数是从四个环节进行攻破,最终造成传染。

    1

    四个关键环节
    最容易成“漏洞”

    3月31日初筛阳性的瑞安仙降病例,是于3月28日乘坐D3141次动车返回瑞安。4月1日鹿城区集中隔离点发现2例阳性感染者,是于3月30日从外省乘坐G7591班次动车返温。4月2日苍南县发现1例新冠肺炎初筛阳性人员,是于3月30日晚乘动车D3141返回苍南。4月3日乐清市发现1例新冠肺炎初筛阳性人员,也是于3月30日乘动车D3141返乐。
    蒋贤高说,5例病例中,有2例明确是在动车里被感染的。还有几例尚不排除在上动车前已经感染的可能。
    以瑞安病例为例,与外省确诊病例同乘D3141次动车且为相邻车厢人员。那么,在动车上,他们又是怎么被感染的呢?
    蒋贤高分析,有4个环节容易有“漏洞”。
    一个是上下车的过程,人员密集,比如瑞安病例和相邻车厢确诊病例,是从同一个车门上车,分别往左右边车厢走,如果在交集的过程中没有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被感染的几率就很大。
    第二个是乘车中摘下口罩喝水或者饮食,暴露的时间越长,中招的几率也就越大。
    第三个是卫生间的门把手,确诊病例上洗手间时摸过门把手,其他人员进出就可能从门把手上接触到病毒,没有及时做好手卫生的话,就可能被感染。
    第四个是旅途时间长,在座位上偶尔拉下口罩或者没有规范佩戴好口罩,也可能接触到病毒,引起感染。
    2

    做好这两步
    能最大可能避免被感染

    乘坐动车频频中招,乘车时该如何做好防护?
    对此,蒋贤高认为,在当前特殊时期,需要严格做好两个步骤,才能最大可能保护好自己。
    一是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二是乘车途中勤洗手或者用免洗消毒液清洁,在触摸座椅、卫生间门把手时,可以使用纸巾或者佩戴一次性手套。
    专家进一步解释,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口罩,就是说最好尽量不要喝水、饮食,时间长的尽量选择错开他人的时间快速进食。如果发现前后排有咳嗽、流涕等症状的要更加小心,口罩夹紧鼻梁,从进入车站到抵达目的地走出车站,全程佩戴好口罩,而且一定要是医用外科及以上级别的口罩。勤洗手是指,手触碰了座椅扶手、门把手等物体后,立即用车上的流动水洗手,或者用免洗消毒液快速进行手消毒。不要用手触摸口罩表面。上下车最好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扎堆拥挤。
    除了在车内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下车后,最好马上做核酸检测。在结果出来前,不前往公共场所活动。
    蒋贤高说,从近几起阳性病例来看,乘坐过动车的人员都是关键人员。核酸检测能够将风险人员找出来,早发现、早治疗、也及早阻断社会面的传播,以免隐匿传播使得防疫大局陷入被动。
    3

    尽量减少流动
    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

    蒋贤高说,提倡减少流动,特别是中高风险地区的人群,是根据当前形势和大环境作出的专业建议。当前,我国新增本土感染者数量居高不下,超过20个省份同时报告本土疫情的状态还在持续。“总的来说,疫情形势还没到好转的时候。”
    这时候出行、流动,隐患和风险无处不在。对个人来说,被感染的几率大幅提升。流动后一旦被感染未及时发现,首先就会传染给家人和亲戚朋友等密切接触者,也容易造成社区隐匿性传播。确实需要出行时尽量选择私家车或自驾。

    针对大家关心的被感染后,确诊患者的情况都怎么样?蒋贤高说,6名患者中,只有3人是无症状,有3人为轻型。其中轻型患者的表现症状还是很明显的,“因此还没有到对新冠病毒可以掉以轻心的时候。

    来源:人民日报温州新闻客户端



    编辑:杨跃波  肖蕊  

    责编:易俊 

    监制:许波

    总监制:侯武

    获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盘州人民广播电台、盘州电视台、《盘州发布》、《盘州时讯》、抖音-盘州全媒、微博-盘州全媒

    投稿联系电话:3634621 投稿QQ:2160543673   邮箱:pxtv1@126.com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银杏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