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殷切嘱托在贵州大地丨守护“中国天眼”,探寻更遥远的星河
2022-10-21 11:05:54
  • 2021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亲切会见了“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听取“中国天眼”建设历程、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情况介绍,同“中国天眼”总控室的科技工作代表连线。

    “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测控工程师孙纯回忆到:“总书记(当时)在视频中勉励我们,要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我们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在贵州平塘,世界上最大最灵敏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静卧在大窝凼洼地中。自2020年验收以来,FAST的年观测时长已超过5300小时。

    2012年硕士毕业后,孙纯参与到FAST的初期建设中,负责反射面综合布线设计、铺设电缆光缆。这项工作就像为FAST搭建“血管系统”。

    “望远镜它有多大,我们综合布线的面积就有多大。”孙纯分享了当时的经历,“我们会从这边沿着这个路这么下去,攀着岩石一步步爬,从底部爬到这个位置,然后再上到塔顶。一天的话大概是六七公里,夏天的时候下去,再回来衣服都湿透了,头发也湿透了,喘气就觉得喉咙都是充血的。”

    “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常务副主任姜鹏,在31岁那年博士毕业之后,同样将青春献给“中国天眼”的建设。他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研制出超高耐疲劳钢索,成功撑起了“中国天眼”的“视网膜”。

    姜鹏认为:“像我们这个团队其实非常朴素的,非常质朴的一个团队,这么多年,这个团队就在做这几件事情,然后大家每个人都是。”

    截至目前 FAST已发现660多颗新脉冲星,基于“中国天眼”数据发表的科学论文已超过120篇。在国家天文台致密天体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韩金林看来,FAST对脉冲星的精确的测量,以及对爆发源的新的发现,使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能利用它取得前沿突破性的成果,同时使得长期以来外国主导的科学前沿的研究转移到中国。

    从1994年提出建造构想,到今天走到人类“视界”的最前沿,“中国天眼”凝结了无数科学家和建设者的奋斗与青春。

    “南仁东老师还有其他老师都会给我们说,干这行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孙纯说,“我们要继续弘扬南仁东老师的奉献精神,科学家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把望远镜运行好,顺利地执行每一条观测任务。”

    姜鹏则表示:“第一个是要求真,科学就是求真,第二要务实,最后一条是奉献,完成习总书记当时给我们的嘱托,高水平地运行和管理好这一大科技基础设施,出好成果,出大成果。”

    来源:动静贵州



    编辑:杨跃波  肖蕊  

    责编:朱雯  刘庚

    监制:邹勋 许波

    总监制:侯武

    获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盘州人民广播电台、盘州电视台、《盘州发布》、《文明盘州》、《盘州时讯》、抖音-盘州全媒、微博-盘州全媒

    投稿联系电话:3634621  投稿邮箱:2032875561@qq.com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银杏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