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之星】一句誓言,盘州市胜境居委会邹家五代为红军烈士守墓八十七载—— “这是我们的家事”
2023-04-30 20:42:18

  • 2022年全国诚信之星邹广阳、邹广周兄弟俩擦拭赵文荣烈士墓碑。 刘定珲 摄

    邹广阳孙子细看曾祖父刻下的墓志。 刘定珲 摄

    赵文荣烈士墓被列为盘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定珲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定珲 向秋樾

      又是一个春天,新翻的泥土气息弥漫在空气中,矢车菊和蒲公英正值花期,在整洁的土埂上映衬盛开。

      盘州市胜境街道胜境居委会,74岁的邹广阳听闻家中来客,匆匆收拾完农活往回走。

      “为红军烈士守墓,这是我们的家事。”听闻记者是来了解红军墓和他们一家的故事的,邹广阳叫来了弟弟邹广周。

      兄弟俩关于赵文荣烈士事迹的叙述,以及其父生前给兄弟俩交代的事,把众人的思绪带回到87年前的那个春天。

      一句誓言 守墓一生

      1936年3月,红军在云南省富源县东门外遭敌机轰炸,牺牲7人。红军战士赵文荣身负重伤,部队把他安排在平关乡隆家沟村(现胜境街道胜境居委会)邹家台子邹学孔家养伤。

      红军在盘县打富济贫、铲除贪官污吏,邹学孔都看在眼里。为医治和保护好这位年轻的红军战士,邹学孔假借远房亲戚做生意半道被土匪打伤之名,或明或暗请来十里八乡有口皆碑的土郎中为其问诊。

      朝夕相处中,邹学孔与赵文荣早已把对方当作自己的亲兄弟。邹学孔亲自到深山老林为赵文荣采药治疗,杀鸡为他补身体。

      但因伤势过重,加之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一个多月后,未满20岁的赵文荣牺牲了。

      面对好兄弟的离去,邹学孔很是伤心。他买来一口杉木棺,几刀棉纸、草纸,寻了家对面一处名为凹子园的荒山,在几个邻居帮忙下,将赵文荣安葬。

      站在赵文荣墓前,邹学孔立下誓言:要为兄弟守墓一生。

      “没有治好他,是父亲一生的遗憾。”谈到父亲的承诺,邹广阳说,“为赵文荣烈士守墓是父亲心中的一个执念。”

      1949年出生的邹广阳,从记事起,每年清明、春节,父亲都会带他到墓前祭奠。“父亲每次领着我们去也不说话,只让给磕头,自己就到墓头拔荒草。直到他临终前,才告诉我们赵叔叔是一位红军,嘱咐我们要记得扫墓……”

      邹广阳还记得,那些年,种地或赶集回来,父亲都要到墓前看看。墓所在位置低,每遇大雨,不论白天晚上,父亲都要叫上全家,拿着锄头、铁锹去排水。

      “解放后,父亲又垒了墓,并竖了一块青石小碑,亲书墓志。”邹广阳说。

      风雨的洗刷让志书褪去了颜色,但刻字痕迹依稀可见:烈士赵同志之墓,中国工农红军,贵州毕节县人,公元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六日立。

      “父亲这一生没留下家财,只留下这一道遗嘱。为红军烈士赵叔叔守墓,是我们全家的责任。”邹广阳说。

      “我们小时候,只知道那是赵叔叔的墓。”接过邹广阳的话,弟弟邹广周感慨道,“他是一位红军战士、他与父亲的故事,都是父亲临终前才讲给我们听的。”

      “父亲叮嘱我们,要把红军烈士赵叔叔当自家先人敬奉,墓小了要培土,草木长起来要清理,逢年过节要来祭奠。”邹广周说,“这么多年过去,对于我们家来说,赵叔叔就是我们的家人。”

      先祭英烈 再祭祖宗

      先祭英烈,再祭祖宗。

      邹广阳之妻胡小菊从“进门”那天开始,便记住了这个“家规”。

      “我嫁进来50多年了,维护好这座红军墓,是家里的大事。”站在家门口,胡小菊手指方向,“从这条小路下去,穿过一个隧道口,赵叔叔的墓就到了。逢年过节,我们都是拜完赵叔叔,再拜祖宗。现在,儿子、孙子们也都按照这个规矩做的。”

      邹广阳、邹广周兄弟俩把红军烈士赵文荣和他们家的故事讲给了子女、孙辈听。每到清明、除夕,或是子女返乡相聚,邹家兄弟都要带着一家老小到墓前祭拜、清理杂草。

      53岁的邹广阳之子、第三代扫墓人邹忠文说,每年过年,一大家子30几口人都要一起去给“赵爷爷”拜年,“父亲会像爷爷在世时一样,在墓前同赵叔叔讲话,讲家里的变化、现在的好生活。那既是讲给赵叔叔听、讲给牺牲的红军先烈听,也是讲给儿孙听,激励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让儿孙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好好奋斗。”

      “就连住在云南的亲戚,只要过来,都要去山上看望。”对这位特殊的“亲人”,邹家后代为何如此“亲近”?邹忠文的回答是,“不仅仅是爷爷的一个承诺,也是我们对红军前辈的感恩和纪念。没有红军的牺牲,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感恩、铭记、传承、守信,这些朴实的认知已成为邹家的家风。

      在煤矿务工的父辈,请假也要回来扫墓的情景,让邹广阳之孙、第四代扫墓人邹帮友记忆犹新。“我们是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邹帮友说,“走出大山、外出谋生是时代给我们年轻人的机会,但人终归不能忘本,家里几代人都守着红军墓,我会延续这个传统,也会告诉我的子孙,关于这座墓的故事。”

      邹帮友的儿子邹皓轩11岁,在读小学五年级,多次将红军墓的故事写进作文里。“在他口中叫‘红军老祖’。”说起曾孙,胡小菊笑了起来,“儿孙们都把守墓这事铭刻在心。”

      中国好人 传为佳话

      一句承诺,春去秋来,风雨无阻,邹家用87年坚守诠释着对英烈的敬仰。墓碑旁的松树已高大挺拔,见证着这一家“诚信守诺”优秀家风的传承。

      今年清明,邹广阳、邹广周一大早就忙了起来。洗净抹布,整理水果糕点,拿出手套镰刀,带着儿孙去往他们挂怀的地方。

      墓前,兄弟二人躬身捡拾树枝、拔去荒草,献上鲜花和祭品,按照当地的风俗祭扫。

      “正月初一、清明时节,雷打不动来扫墓。”邹广阳说,“这是父亲临终反复叮嘱立下的家规。现在依然能想起他叮嘱我们的时候的样子,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2020年春节,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邹家人第一次没去扫墓。清明前,疫情有所缓解,邹广阳专门前往村党支部书记办公室请示。

      考虑到红军墓单独在山腰,80多年来邹家几代从未间断扫墓的实际情况,经村委会商量决定:同意邹广阳带曾孙邹皓轩到烈士墓地扫墓,时间定在2020年3月31日当天。

      “村委会特批祭扫,让我没留下遗憾。”邹广阳说。

      山常青、水长流,心永在、情不断。现在,邹家守护红军墓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2020年8月,邹广阳、邹广周兄弟俩被评为“中国好人”。近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2022年“诚信之星”,邹广阳和邹广周兄弟光荣入选。

      “守好赵叔叔的墓,是我们全家的责任。”邹广阳说,“我们农村有个习俗,谁家的坟头没有插青就表示没有后人。红军烈士献出了生命,他们的故事要世代流传,我们就是他的后人。”

      延伸阅读

      赵文荣烈士

      赵文荣,男,1918年生,贵州毕节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6年3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与滇军在云南宣威虎头山激战,后分两路转向东行。3月27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率红二军团从宣威田坝腊家冲、包家村进入盘县土城,准备攻占盘县县城。3月28日上午,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从富源县后所区,经百龙洞、小冲、以后所和外后所,到达富源城关区的山口和窑上,做出要攻打富源县城的态势,以威慑守敌,掩护大部队顺利通过富源坝子。当天,红六军团两次遭到敌机的轰炸扫射,战士赵文荣身负重伤,当晚随大部队驻升官坪、胜境关一带。

      根据赵文荣的伤情,红军领导决定将赵文荣就近安置。3月28日深夜,红军将赵文荣安置在平关乡隆家沟村邹家台子邹学孔家养伤。邹学孔开明正派,拥护红军的各项主张,冒着生命危险收留了赵文荣。红军走后,他继续给予精心救治。1个多月后,因缺医少药、伤势恶化,赵文荣不幸逝世。

      1954年3月26日,邹学孔为赵文荣垒坟,竖青石小碑,亲书墓志,这位红军烈士的身份得以公开。1991年8月,盘县特区人民政府拨款为赵文荣烈士修葺坟墓并更换墓碑(原碑置于墓侧)。2004年11月,烈士墓被盘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盘县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7月,盘县民政局再次拨款整修了墓前台阶,供瞻仰凭吊。

      (六盘水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杨跃波  肖蕊  

    责编:朱雯  刘庚

    监制:邹勋

    总监制:侯武

    获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盘州人民广播电台、盘州电视台、《盘州发布》、《文明盘州》、《盘州时讯》、抖音-盘州全媒、微博-盘州全媒

    投稿联系电话:3634621  投稿邮箱:2032875561@qq.com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银杏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