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牛棚村卢老汉创业,茶果遍地漫山花香
2019-11-30 12:58:39 何登成 杨昌林 罗秋雯
  • “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茂井镇大亭社区牛棚村卢庭祥家的堂屋墙上醒目地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今年65岁的卢庭祥精神矍铄,一件常年不离身军绿色雨衣早已染上土壤的颜色,那双沟壑纵横满是黑渍的手透露着老人的多年的幸勤,一块不大的菜园子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辣椒、花椒、香菜、苦菜、小白菜……一应俱全。


    若不是眼前这满满当当的这几十袋油茶籽,谁会想到年近古稀的卢庭祥竟独自管护着近120亩的油茶。


    2009年,伴随着龙滩水电站七台机组全部投产,卢庭祥赖以生存的近2亩水田和17亩油桐被淹没水下,他也成为了库区移民中的一员,搬迁进城。

    卢庭祥的油茶喜获丰收

    “城里生活好,可手上没活,心里就不踏实。”不到一年的城里生活,勤劳惯了的卢庭祥再也闲不住了。


    2010年,卢庭祥经朋友介绍到广西天峨县坡结乡务工,帮种植大户岑家奇管理300亩油茶林。


    除草、修枝、疏果……

    卢庭祥在凉晒茶果

    一辈子都在地里抛食,踏实、肯干,只要教一遍,这些活便得心应手,卢庭祥逐渐成为油茶园里技术最好的老师傅。


    “一天就帮他家打了1万斤油茶果!”直到现在,第一年帮工时丰收的情景在卢庭祥脑海里一遍遍浮现。


    这一干就是三年,年年是丰年,卢庭祥把油茶园打理得有模有样,看着一车车油茶籽换成钱,怎能不动心?


    2013年,带着打工的积蓄和东拼西凑的6万块,59岁的卢庭祥返乡创业,一口气购进200斤种苗,从亲戚、朋友、邻居那里协调来土地,不放过任何边边角角,120亩油茶种进卢庭祥晚年的生活里。

    茶花盛开

    上坡放马,下林割草,日复一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活,被他过得有滋有味。


    “一天过得很快,有时候忙,中午就带饭上坡去,反正使的每一分力气,收获都是自己的。”


    2015年,120亩油茶林仅收获8斤干果,乡里乡亲都觉得卢老汉的“买卖”要赔本。


    倾注了所有积蓄,油茶丰产有期可待,生活收入全靠工地一百多块一天地搬搬抬抬,边打工边创业,这样的日子持续了4年。


    “我跟着别人搞了三年,油茶的习性我清楚很,油茶生长慢,三年挂果六年丰产,以后越接越多。”面对质疑,卢庭祥镇定自若,依旧信心满满。


    8斤、70斤、120斤、700斤……

    亲戚朋友都来帮卢庭祥收油茶

    数着日子,转眼就是2019年,卢庭祥的油茶来到丰产前期,收获了1700斤干果,产值17000元。


    “明年开始就要进入丰产期了,收入得翻上好几番,丰产持续时间70至80年。”凭借经验,卢庭祥致富增收底气十足。


    示范带头走在前面,村民纷纷来“拜师学艺”。


    2018年,仅在本地就销售种子200斤,带动群众十多户发展油茶产业。

    牛棚村工作队长王宽立查看卢庭祥的油茶林

    近年来,为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确保2019年脱贫摘帽,充分利用全村13181亩林地资源,“卢老汉创业”的故事被牛棚村党支部摆上讲台。


    2016年以来,全村共实施扶贫产业9个,投入资金113.97万元,覆盖贫困户101户44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2361年,预计增加到2019年6500元。


    下一步,牛棚村将继续加强脱贫成果的巩固提升,谋划实施集体经济项目金花茶种植50亩,投资70.8万元,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7+1+2”利益分成,三年后预计年收益120万元,继续为群众脱贫后收入提供保障,为乡村振兴的实施奠定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来 源|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作 者|何登成 杨昌林 罗秋雯

    编 辑|黄学保

    编 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