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布苏村工作队长杨再杰:站好最后一班岗
2019-12-04 09:06:38 何登成 杨昌林 罗秋雯
  • 1    30户人家一个村,9个人一支工作队。


    “群众在,我们就在!”这是罗甸县茂井镇布苏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杨再杰对村民的庄严承诺。截至目前,布苏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44户1103人,全村仅剩30户村民留守。

    工作中的杨再杰

    2017年9月,时任罗甸县公安局人口管理大队副大队长的杨再杰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参战”脱贫攻坚。


    初到布苏,“夏有雨,出门一脚泥,冬有雾,窝家抱火炉”,一条漕渡河托起罗甸海拔的最高度,层层大山把产业“拒之门外”,路未修通前,至县城5小时的车程,给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属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苦寒之地”。

    漕渡河畔布苏村

    今年50岁的杨再杰已不年轻,还有5年即将退休,28年从警生涯,边阳派出所、茂井派出所、户籍中心、刑侦大队、情报中心……几乎公安局的每一个部门都摸爬滚打了一遍。


    他身材虽然瘦小,但身姿挺拔、步伐矫健,即便“脱下”警服,仍让人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信赖感。

    杨再杰耐心给群众解释政策

    “杨队长是人民警察,我们老百姓都信任他,有什么事第一时间就帮我们解决。”82岁的杨贵农易地搬迁至县城已有一段时间了,因为上了年纪,还不习惯社区的新生活,遇到水电使用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杨再杰。


    “群众遇到困难,工作队就到搬迁点对接相关部门帮助他们解决,安全用水用电、电器使用…都要手把手的教会才放心。”杨再杰说,现在去到县城仍需两个半小时,工作队一周至少去一次。

    工作队走访群众

    服务群众两头都要顾,人少了,服务一项都不能少,工作不轻松!


    81的村民黎米念患有高血压和尿路感染,属于慢病患者,因为年纪大了,出行不便,村卫生室就送诊上门,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村医常常带药和工作队下组,一月至少一走访。


    30户还要靠着大山吃饭,吃什么?怎么吃?杨再杰早就为村民准备好了“碗筷”。


    “我要种油茶,好管理!”


    “我要种金花茶,价格高!”


    村民王晓细和王晓茂两兄弟对产业发展起了争执。


    “遵循自主自愿,都是好产业,我们都要搞!”一场院坝会平息了这次争议。

    杨再杰主持召开院坝会

    “金花茶比较娇气,种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也便于护理,油茶种在闲置土地里,连片种植,规模化来发展,节约人力,效益更高。”杨再杰耐心地给村民分析。


    2019年,全村实施油茶种植391亩,庭院经济金花茶10亩,村民增收有保障。


    指导村民种植金花茶

    驻村两年,村民都亲切称呼他“老杨”,无论走到哪里群众都把他围在中间,做工作他可是有“两手”。


    多年户籍工作经验,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群众,怎样引导、怎样劝解,“老杨”的“左手”格外柔软。


    本就是布依族,说得一口顺溜得家乡话,和当地群众沟通起来没有障碍,显得亲近,“老杨”的“右手”格外温暖。


    如今,“老杨”用一双手托起布苏村民的幸福生活,站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班岗。

    布苏村贫困发生率变化表

    布苏村新貌

    大病、重病建档立卡,慢病签约,村民有所医;硬化三条通村路24.3公里,村民行无忧;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投资11.3万元,通4G网络宽带、电视,完成电网改造,村民居无虑。


    扎实的工作,硬朗的作风,杨再杰先后获得了省、州、县三级公安系统的先进个人表彰。


    来 源|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作 者|何登成 杨昌林 罗秋雯

    编 辑|黄学保

    编 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