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亭镇纳闹村:转观念、兴产业, “造血式”扶贫拔“穷根”
2019-12-18 08:36:58 罗秋雯
  •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也是实现脱贫“摘帽”的根本出路。近年来,逢亭镇纳闹村在实施产业精准脱贫中,在“准”字上下功夫,通过“村社合一+主导产业”形成了精准、全覆盖的扶持产业体系,推动全村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2019年,杨德明在外务工返乡后回到村里把村里建好鸡舍租了下来并与贵州旺瑶农牧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土鸡养殖,从原先外出务工到回到家乡自己搞养殖,杨德明改变的不仅仅是观念,也是对工作队及村支两委发展产业的信任和通过产业脱贫的信心。杨德明回忆,“以前我在外面打工,今年为了带动家乡产业发展,我就回来带动做养鸡场,以前在外打工,每年只有几万元的收入,现在回来做养殖,每年大概有百来万的经济收入。”


    通过“村社合一”的模式,杨德明向村里租下1500平方的养殖圈舍,有效覆盖全村25户贫困户110名贫困人口。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年初以来,杨德明还与贵州旺瑶农牧有限公司合作,公司每年免费发放鸡苗提供饲料药品技术等服务,待每只土鸡体重达标后按定价进行回购。

    杨德明的土鸡养殖场

    “我们定价回收公鸡每斤为8元,达到3.5斤回收,母鸡是8.8元,达到3斤回收,超出部分会有超重1斤按1.5元的奖励出栏率定在93%,超出每只鸡奖励5元,希望通过自身发展能带动当地农户稳定收入。”贵州旺瑶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谯兆威告诉记者。


    今年,杨德明的养鸡场共养殖了13000多只土鸡,预计在12月30号左右就要出栏,将会给他带来近50万元的收入。

    村社合一,助推纳闹村脱贫攻坚

    除了“村社合一”模式覆盖全村25户贫困户以外,养鸡场每年还将带动近5名贫困户发展养殖,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将切实尝到农村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


    村民杨荣裕就是其中一名,作为养殖场内的一名务工人员,杨荣裕在家门口务工就能拿到稳定的收入,他感到十分开心。“以前在家就打临工经济收入不稳定,现在在养鸡场,现在每个月固定工资是4000元。”


    “我们将继续鼓励群众进行土鸡养殖,争取做到全村全覆盖。"逢亭镇纳闹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朱宇勇提到,目前,通过“村社合一+主导产业”的发展模式,全村现在已经通过种养殖、合作社利益联结等产业扶贫方式,让贫困户收入长短结合,短期有收益、长期有保障。目前,全村已从2014年贫困发生率42.48%降至如今的1.73%。


    来 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作 者|罗秋雯

    编 辑|黄学保

    编 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