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注意安全。”在黔南州罗甸县凤亭乡联明村见到省应急厅驻村第一书记陈兴国时,正在叮嘱骑摩托车的村民。
陈兴国在3年多驻村帮扶期间,强调有了安全才能谈脱贫;他带领村民发展油茶经济,一步步走出贫穷,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油茶书记”;2年驻村期满时,原本可以“撤退”的他,因为400多位村民的一封联名信继续留任。
陈兴国(左一)
有了安全才能谈脱贫
2016年3月,陈兴国积极响应脱贫攻坚的号召,到联明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之初,陈兴国起早贪黑,白天进村入户,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情,晚上整理资料,研究帮扶政策。随着一张张详细标注每户村民基本信息的手绘地图的出炉,陈兴国对联明村的基本情况也了如指掌。
联明村年平均气温27.5摄氏度,干湿两季分明,共有9个自然灾害点。晴天防火,雨天防泥石流,逢会必讲安全,逢村民必说安全和应急常识,成了陈兴国驻村帮扶的工作常态。
“只要打雷下雨,不管我在做什么,都会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村民王忠根。”原来是在走访中,陈兴国发现王忠根家后方的山体架构不稳,极易出现塌方,存在安全隐患。
2019年5月,一场大雨后,王忠根家后方的山坡垮塌,泥石流把一面墙冲出了一个大洞。好在陈兴国提前打电话提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心有余悸的王忠根对陈兴国的提醒感激不已,立马同意随村寨搬迁。
此后,陈兴国更是身体力行,扮演起安全宣传员的角色,向邻里讲述安全的重要性。“有了安全,才能谈脱贫。”身为应急人的陈兴国深知,他不但要带领村民走出贫穷的第一书记,还要守护村民们生命财产安全。“不让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是应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2019年,陈兴国积极向省应急厅争取救灾扶贫资金40万元,修复全村水毁设施,确保村民出行安全。
没有产业就是数字脱贫
2016年初,联明村贫困发生率为51.67%,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祸福相依。联明村看似恶劣的地理条件,却适合种植油茶等经济作物。
“没有产业,就是数字脱贫。”在联明村第一次党员大会上,陈兴国铿锵有力地说道。陈兴国决定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发展以油茶经济为主的村集体经济。
万事开头难,就在陈兴国苦思如何迈出油茶种植第一步的时候,机会来了。
2017年3月,陈兴国得知凤亭乡有个500亩的油茶种植项目,但要争取到该项目,需3天内按每年每亩10元的单 价,完成500亩土地流转。
“单价太低了,我不干。”“钱太少了,没啥盼头……”群众会上,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单价是低了点,但可把荒地利用起来,让油茶种植形成产业,我们就有盼头……”从早上6时开始,一天来回奔波,连续召开4场群众会议,把同样的话重复说了4遍,16个小时下来,陈兴国的眼里布满血丝,声音沙哑了,嘴唇干裂了,最后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值得!”看着眼前已签订的30多份土地流转合同,陈兴国一天的疲惫烟消云散。不久,陈兴国又积极争取到凤亭乡低产林改造项目。该项目投入39.6万元,管护全村已有的1500亩油茶,带动266个劳动力就业,实现人均每月增加收益812元。截至2018年底,联明村油茶种植从1957年第一棵树苗落地扩至4000亩,油茶干果产量由2016年的2万多斤增加到6万斤。
目前,联明村已能独立完成油茶从种植、维护、收购、加工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在广东市场,已有96家油茶销售意向合作超市。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底,联明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2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4000余元增至8660元,2019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8%。
400余名村民连夜写信挽留
“不需要,我需要您回家。”当陈兴国问及在校得到表扬的大儿子需要什么奖励时,儿子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陈兴国心酸不已。
驻村3年多,陈兴国对得起村里的每一位群众,却“忘了”自己的家人。2年驻村期满时,原本可以“撤退”的他,因为一封联名信选择继续驻村。
那是2018年春节,得知陈兴国驻村期满,即将离开的消息,村民们纷纷从家中赶到村委会。“书记,我舍不得您走!”挽留的人群中,有患有遗传性糖尿病的村民冉俊杨。
冉俊杨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2018年能摘掉贫困帽,离不开陈兴国的用心用情:多次给他做思想工作,下地与他共同种植玉米,让他喂养年猪,安排他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
就在陈兴国怀着不舍,收拾好行囊准备离开时,接到了组织让其继续驻村的电话。原来,因为不舍陈兴国离开,400余名村民连夜在联名信上签了字挽留。
“村民喜欢你,单位信任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2018年大年三十晚上,妻子的话让陈兴国百感交集,眼里满是泪水。
“从不后悔!”谈及是否后悔延长驻村帮扶时间时,陈兴国目光坚定地说完后,拿起笔记本,朝油茶基地走去。
来 源|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作 者|黄 军 张晓鸣 张安妮
编 辑|黄学保
编 审|肖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