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一心六化”创新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
2020-06-30 12:00:00 王定兰 肖家云
  • 2019年12月24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和司法部五部门下发通知,公布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就在其中。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是乡村治理的引领力量,将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不同的模式和样板。”根据中农发〔2019〕22号文件要求,要加强对示范村镇的指导和监管,深入总结示范村镇的好做法好经验,广泛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示范村镇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鼓励基层继续探索创新,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7fc6aa0ad53e4074b616aea7811e5fe4.jpg麻怀村食用菌种植基地

    在随后的半年里,罗甸县抓住麻怀村入选乡村治理示范村契机,结合文件要求,编制《关于推进农村党建工作“一心六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抓手,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服务综合能力,走出农村基层治理的“罗甸路径”。

    罗甸县2020年团干暨马克思主义者专题培训班在麻怀村开班

    “我们从2017年就开始思考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这一课题。”据罗甸县委党建办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在2017年5月全省党建扶贫工作现场会上,贵州省委组织部将罗甸列为全省党建扶贫示范县试点,并将麻怀村命名为全省党建扶贫示范基地。罗甸县结合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按照中央、省州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以麻怀村为样本开展课题调研,提出了“一心六化”农村党建工作思路。

    什么是“一心六化”?

    “一心”就是以提升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为中心。“六化”就是推进农村治理社区化、基层管理扁平化、组织建设标准化、为民服务便捷化、村级干部专职化、农业发展产业化,工作体系的任务清单包括六个方面22个小项,囊括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

     

    靶向“一心”,

    全力提升村级基层治理水平

    沫阳镇独坡村的“积分超市”是践行农村治理社区化的典型案例。

    过去,独坡村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差,为了改变现状,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2018年8月,独坡村制定了《脱贫攻坚“智志双扶”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爱心超市”,明确独坡村党支部作为爱心超市经营主体,统一购置、筹集和管理各类资助、捐赠物资,引导群众从发展产业、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邻里团结、家庭和睦、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等正能量方面努力积分,用获取积分兑换实物的方式,消除等、靠、要思想,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经过近两年的运用推广,“独坡经验”开始在木引镇罗坪村、红水河镇保上村等地推广,推进村民自治,提升村级基层治理水平。

    高山村党员和群众开院坝会交流

    罗甸县从完善村级自治机制、抓实乡村法治建设、推进村民德治规范几个方面入手,推进社区化治理,压实管理责任、主体责任和直接责任,强化考核指挥作用,推进基层管理扁平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努力,全县所有村级阵地建设标准,基本服务设施保障到位,社区功能日益完善。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目标,建成通村水泥路1158.39公里,“组组通”硬化路948公里,全县所有自然寨通硬化水泥路,全县农村水、电、路、讯、房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全覆盖。近三年共计投入4100余万元,采取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整合一批等方式,对146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提能升级,实现全县177个村组织活动场所面积不低于200平米,确保村村有会议室、办事大厅、文体活动室、宣传栏、运动场,文体活动场所有保障。配套便民服务机构优化群众办事服务。围绕德治、法治、自治,实行司法、治安、卫健金融等单位(机构)进驻到村,定点设置服务联系点,推进农村人民调解、普法宣传、公共卫生、文明创建、快递金融等服务事项覆盖,各村级便民服务站开通一站式服务网上办事大厅,配备办公设备和窗口人员,梳理公布镇级政务服务事项87项,村级服务事项13项,2019年乡镇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48560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多形式丰富农村精神文化活动。推广农村无线小喇叭,运用双语宣传,以通俗易懂的山歌、快板、顺口溜等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兴办农民夜校,学习扶贫政策,普及生活常识,提升劳动技能和文明素质。利用春节、“三月十三”等传统节日,组建文艺队,到各村(社区)开展义务书写春联、画年画、拍摄全家福、公益文艺演出进村寨等活动,为村民书写春联4000余幅,画年画600余张,照全家福200余张,巡回放映公益电影2000余场次,做到村村覆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制定规范

    以基层党支部为“抓手”实现扁平化管理

    6月20日,边阳镇56名村居社区支部书记齐聚栗木村,观摩学习该村“一心六化”党建工作思路落地情况。近年来,栗木村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增强了干群关系,实现“零上访”目标,推动村集体经济实体化运营,实现稳定增收,成为了全镇学习的典范。

    “要将栗木社区的工作经验带回村居,结合本村的情况全面推进提升,各村支两委一定要深入基层,为人民服务,推进村和社区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做好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等工作奠定基础。”在罗甸县,像栗木这样的典型村还有9个,每个村都着力于机制体制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沟亭村村企联动助民发展,图为企业正准备向群众发放鸡苗

     要实现党支部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就要实行村级干部队伍专职化管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通过出台《罗甸县村(社区、居)干部管理办法(暂行)》《罗甸县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对村干部任职条件、岗位职责、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纪律约束、考核奖惩、激励保障进行规范管理,帮助村干部建立人事档案,截至目前,全县182个村(居、社区)均已按照“一人一档”标准建立了村干部档案。选派47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带动提升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水平。县级每年对村级干部轮训1次以上,组织村级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工作经验;镇级每年对村级干部集中培训不少于3次,对后备干部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全面提高村干部政治理论、岗位业务、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水平。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在任期内取得国家认可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县财政给予报销50%的学费。目前高中以上学历村干部达46%。大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持续巩固提升。围绕“五个基本规范化”,大力推进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建并命名农村领域74个五星级党支部、7个五星级示范党支部,1个州级五星级示范党支部,2020年再创建165个,比例增加至90%。

    麻怀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里,技术培训让农村产业更稳

    同时还通过向下“抓手”,实现扁平化管理,优化工作机制,畅通上下联动。依托脱贫攻坚网格化纵深推进管理,保持34名县四家班子领导联乡挂村,延伸包保到户,直接深入一线推动工作。划分为1671个网格,由1998名驻村干部对划分的网格进行包保,县级工作指令直接传达到村,政令畅通,确保政策、工作、责任“三落实”到位。城乡支部联动推动互助共建,全县67个县直部门党支部每季度到挂帮村党支部开展联谊活动,对农村党员进行宣传教育,帮助村级厘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帮助贫困户圆梦“微心愿”,助力脱贫攻坚。每年参与的农村党员近3万人次,仅2019年,各部门党支部就为结对帮扶村解决问题2300余件,帮扶资金2030余万元。推行“3451”工作机制,严格规范村务党务公开、村规民约、为民服务清单化三3项制度,将公开栏建到村民组,常态化开展公示和公开。各村支部每年至少召开4次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汇报村里工作,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监督,村“两委”每年公开承诺为群众办成5件实事,乡镇每年对村“两委”干部进行考核,并强化结果运用。

     

    结果导向

    用产业发展后劲激活农村经济活力

    龙坪镇罗化村是罗甸县发展农村产业的典型村。

    近年来,为破解深度贫困难题,该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全村“三资”作为原始股金,将全村829户3629人纳入社员管理,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聘请贵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余健作为合作社经理,通过“统一建设标准基地,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统一利益联结”“五统一”模式纵深推进“村社合一”,开启了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发展之路,推动形成了早熟蔬菜从低产到高产、从高产到畅销的火热发展局面。e98c90a0af704512bd6b6e988802af29.jpg

    沫阳镇高峰村桑蚕丰收

    “基层治理的成效最终都会反应在农村经济的活力上,经济有活力,则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基层治理有效。”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几年来,罗甸县实施“三引一带”党建促脱贫攻坚模式,用产业发展的后劲激活农村经济活力,进一步奠定基层治理基础: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完成集体经济清零的基础上,整合400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采取异地置业的方式,为40个集体经济试点村购买商业门面,打包交由公司管理,确保三年内每个村集体经济实现12万元的现金收入和9.27万元的资产溢价收益,当前各村已分别收取2018年和2019年租金。

    推行“村社合一”。根据《黔南州推行“村社合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指导意见》,结合罗甸县实际,由40名县领导先行领衔建设40个、乡镇和部门共同负责建设137个,克服疫情影响,采取“七步建社”做法,已完成80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和登记赋码,探索“四型运营”模式,推进177个村“村社合一”规范组建,辐射带动12万社员群众实现脱贫增收,推动实现实体化运营达43个。同时,“1+3+N”农产品营销体系,20余家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入驻带动,生产销售早春蔬菜13.15万吨、精品水果1.64万吨。

    农业技术培训进基地

     开展“四带”创业活动。选派16名农业技术专长干部到村开展“带资金、带技术、带民致富、带农增效”的“四带创业”活动,建设项目基地13个,带动2500余户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

    实施“三引一带”促脱贫攻坚。紧盯产业发展八要素,通过“引产业到镇、引企业到村、引技能到户、带增收到人”,培育火龙果、脐橙、百香果、金花茶等特色优势单品9个、致富带头人499人,打造500亩以上坝区11个,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86个,发展蔬菜种植30万亩(次),精品水果种植20.3万亩、中药材种植7.05万亩、茶叶种植2.56万亩(其中金花茶0.46万亩)、种桑养蚕0.3万亩,实现有产业能力的贫困户全覆盖。

    来 源|罗甸融媒体中心

    编 辑|刘佳鑫

    编 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