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不能变?
勤政廉洁的形象能不能改?
加强世界观的改造能不能停?
2009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任罗甸县交通运输局公路规划勘察设计工作站副站长,罗甸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局长,罗甸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无论职务怎么变,无论身居何处,他时时都以“三问”告诫自己,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准差距,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他,就是刘祥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路通则百业兴
要致富,先修路。罗甸县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落后的交通制约着罗甸人民的发展,唯有破除交通瓶颈,打通交通“肠梗阻”,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战役,同全国人民一起同步小康。
“以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走在路上泥巴都要翻脚背的。现在可好了,从家门口到镇上,不是水泥路就是沥青路,赶集回来鞋子都不脏。”罗甸县边阳镇翁定村村民赵昌富深有感触地说道,路通了,家乡的各种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大家的脸上的笑容也灿烂起来了。
“只要能让群众安全出行,做到车到门前必有路,我再苦再累都值得。”刘祥祯告诉记者,以前从边阳镇到翁定村,需要从七道拐绕至惠水县的打裸、坝汉等地才能到翁定村,单向距离约25公里。群众来边阳赶集一次需要1天时间,交通的不便利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他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着手深入调研,带着干粮和水,一个背包、一本笔记本、一张图纸,沿着当地群众提供的路线进行实地勘察,一路走一路勾勾画画,最后图纸上显示:从罗沙接惠水的蛮浪再到翁定,只需12公里左右,比走七道拐那条路节约将近13公里。而且从罗沙走蛮浪,只需要修约2公里的路就能接通惠水县原有的通组路了。
心动则行动,在刘祥祯的极力推动下,该路段于2018年7月开工,11月竣工。短短5个月时间,就修通了翁定村群众的“幸福路”。这,只是他在交通运输局任职期间的一个缩影,类似翁定村道路建设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在交通局工作期间,刘祥祯主持完成了30—5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公路通达情况调查和规划,“组组通”公路建设933公里,全面实现罗甸30户以上村民组通硬化路目标;通村公路建设与全州同步实现100%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板庚至逢亭、逢亭至上隆、董当至克麻县乡道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全长36.735公里);S312罗甸董架至林霞、S315土坝至边阳、G212七道拐至罗甸县城、S104罗甸县白龙至八总等国省道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全长114.96公里);纳羊1、2号桥、纳翁5、8号桥、高圩2号桥、沟亭小桥、打窖桥7座危桥改造建设;投资约2.68亿元完成安防工程建设1100公里;主动协调配合完成平罗高速公路建设,配合完成交燕隧道建设前期工作;土坝至猴场至三岔河、独坡至平岩至鼠场、打朗至摆落等8条121公里社区公路大修工程建设;罗甸县城客运站建设,边阳客运站主体工程建设,八总客运站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土坝至三岔河段、边阳至董王段、交砚至宜龙等一批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畅通舒美、安全便捷、管养规范、运输质优的“四好农村路”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并通过贵州省2019年 “四好农村路” 省级示范县验收。
刘祥祯带头进行环境卫生整治
路通天地宽。在罗甸的群山峻岭间,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通村公路四通八达,一辆辆大货车、小轿车、摩托车满载着群众的喜悦来往如梭,呈现出一幅幅和谐的乡村美景。这美景的背后,留下了刘祥祯太多的汗水和足迹,凝聚着他淳淳的初心和使命。
引资则发展好
发展和改革局要很好地发挥作为县委县政府的参谋部、项目部和协调部的多重职能作用,承担着全县的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统筹和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刘祥祯到县发展和改革局任职后,不畏艰难、不怕辛苦,誓要将发改局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全。
“有了项目,就有投资、就有增长、就有发展。”刘祥祯深知项目建设对于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性,不敢有任何松懈。他经常深入到项目施工现场进行调研,有问题就破解问题,项目进展顺利就积极引导项目单位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在确保防控和安全的前提下扩大投资总量。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调动工作要实现年度目标任务87亿元以上。”刘祥祯说道。对于引资,他是一把好手,不怕辛苦辗转多个部门、耐得住性子软磨硬泡,定要把项目资金争取到手。到发改局任职以来,在他这个“领头羊”的带领下,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累累“战果”:组织申报金融机构专项贷款支持项目四批次共32个项目,项目总投资116亿元,拟融资52.09亿元;申报专项债券项目31个,总投资50.2亿元,拟发行债券规模37.5亿元;通过省财政厅审核拟发行的项目2个,拟发行债券规模1.66亿,排全州第二位。申报国家新增中央投资82个,总投资28.65亿元,申请资金19.72亿元。成功纳入省向国家推荐项目61个。
“目光要倾注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养老、住房等领域,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体制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刘祥祯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将带领发改局全体职工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为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呕心则群众笑
生长在农村,还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刘祥祯对农村有着别样的情怀。他深知农民疾苦,心里始终记挂着贫困群众,想方设法改善和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时时刻刻想着念着要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摘帽。
“感谢!感谢!感谢!”吴光芬老人紧紧握住刘祥祯的手一直舍不得放,连声的感谢道出了老人内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吴光芬是边阳镇深井村的贫困户,而且是孤寡老人,身边无人看管和赡养,就连住的房屋都经不起风雨吹打,属于典型的危房。当刘祥祯第一次走进老人的屋子时,顿感心酸和难受,当下就向边阳镇人民政府进行反映,为老人申请相应的危改政策,并且多次打电话确认危房改造进展情况,多次到老人家中看望,直至完工才放下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身为帮扶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发改局的工作已经让刘祥祯的时间捉襟见肘了,但无论工作如何忙,他都坚持每个月至少要到帮扶村开展帮扶工作2次,与村干部、群众、党员代表座谈交流,进村入户调查走访,实地查看了解,真心实意听民意,多次组织村支两委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及调度会,积极协调解决贫困户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020年协调爱心企业帮助道角村、旧寨村和八木村分别解决帮扶资金3.7万元、0.5万元和1.5万元,帮助里免村解决水泥100吨,帮助八木村、板庚村分别修建道路1条。
刘祥祯入户走访
“共产党员一定要冲锋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刘祥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不忘群众疾苦,尽其所能。而这些除了是他自己职责所在以外,更因他对农民真真切切的关怀,对农村这片土地充满热爱,
“与刘祥祯同志一起工作,感到非常的充实和愉悦,在他身上受到的鼓励和力量,让我们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行进致远。”刘祥祯的同事们向记者表示,与刘祥祯共事过的人,无不被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关爱、对工作的满腔热血以及对自身的严要求、高标准所感染。
迎着朝霞外出,披星戴月归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信仰之心照亮奋斗之路,刘祥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来 源|罗甸融媒体中心
编 辑|莫昌玉
编 审|肖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