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创业的青春最美丽,自强不息的人生最精彩。沫阳镇联合村的小伙子陈东返乡发展蚂蚱、蜂蛹特色养殖,自强自立走出了脱贫致富之路,成为了联合村以及周边几个村人人点赞的青年致富带头人。
走进陈东的蚂蚱、蜂蛹养殖大棚里,密密麻麻飞动的全是蚂蚱、马蜂,一对对翅膀扇动的声音好似在吟唱劳动的喜悦。只见陈东身着厚厚的防护服,正在给蚂蚱、蜂蛹喂食。
割草喂蚂蚱
陈东告诉记者,2018年以前,他一直在广东帮助父亲打理砖厂,看着父亲自己创办的砖厂开办得有声有色,陈东想着,自己还年轻,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2018年,随着国家加大力度鼓励、扶持返乡创业,陈东把握住机会,通过多方考察,知悉养殖蚂蚱、蜂蛹的人较少,市场前景广阔,于是争取家人支持,踏上了返乡创业的旅程。
通过学习,掌握了蚂蚱、蜂蛹养殖技术之后,陈东回到沫阳老家联合村,以一年500元每亩土地的价格流转了25亩荒地,种上篁竹草,便开始初期养殖。但养殖蚂蚱和蜂蛹并没有陈东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技术问题和管理不当,陈东养殖的第一批蜂蛹全军覆没了。
“2018年底2019年初,那时的养殖重心为蜂蛹养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些亏损。”回忆起那段日子,陈东至今仍感到心痛。
穿好防护服准备进入大棚
据陈东介绍,养殖蚂蚱和蜂蛹看似简单,却是个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技术活。平时的养殖要注意许多细节,基地的选址需要阳光好、通风好、僻静、远离农药的地方。同时,蚂蚱养殖初期种卵很脆弱,注意轻拿轻放,成虫生存能力差要投入足够的食物,到成虫产卵时,温度适宜才能孵化;而蜂蛹养殖的关键在于蜂王采购和选育,其次投放野外时要注意投放位置的选取、悬挂位置的布置和食物充足。陈东经过那次的失败教训后,通过多方总结学习、邀请同行进行探讨,将养殖技术掌握得更加扎实稳妥,并结合传统蜂蛹养殖,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养殖经验,开始了大棚化的养殖
蚂蚱、蜂蛹大棚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精心管理,今年陈东已成功售卖第一批蚂蚱,产值4万多元。同时,随着养殖规模慢慢扩大,陈东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3个就业岗位。目前,陈东的养殖基地占地25亩,预计今年蚂蚱和蜂蛹的收入将达到15万元。
“这是个很有潜力的产业。”陈东说,自己会把养殖总结的经验与技术传授到老百姓当中,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这个特色养殖行业中来。
来 源|罗甸融媒体中心
编 辑|刘佳鑫
编 审|肖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