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童伴妈妈 ”开启“留守陪伴” 为留守儿童点亮“心灯”
2020-08-18 15:26:04 罗元冬 白云
  • 2016年,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共青团贵州省委启动“童伴计划”,在贵州省10个县的100个村分别选聘、培训一名童伴妈妈,明确每位童伴妈妈负责陪伴一个村的留守儿童。“童伴计划”中,罗甸县10个村选聘并培训了10名童伴妈妈,开始了长达4年的“留守陪伴”。

    c902f16f20ba4be19e55751882b4fb5f.jpg

    95e7c99a55734ae08e9bfc1865e9dd83.jpg

    “童伴妈妈”刘启芬在家访

    “大人都不在家,你们去外面玩的时候,不能去水边洗澡。”正在给小朋友们叮嘱安全事项的人,叫刘启芬,她是沫阳镇董架村的村副主任,同时,她还有另一个身份——董架村86名“留守儿童”的“童伴妈妈”。董架村有501户1924人,外出打工的人占了27%,村里的“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这些老人年纪大,照顾孩子吃力,很多孩子的卫生、学习等方面良好的习惯养成非常难。

    b26a70b7fc394867be7357d75bbf84c1.jpg

    刘启芬和童伴之家的孩子们在画画

    刘启芬说,看到那些小小年纪就只能跟随在老人身边的留守儿童,她感到非常心痛。

    为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2016年,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共青团贵州省委启动“留守儿童”“童伴计划”关爱项目,在贵州省10个县的100个村分别选聘、培训一名“童伴妈妈”,每人负责一个村的“留守儿童”,以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刘启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上了“童伴妈妈”。

    9191fa3b3fd3405d8ed425cd977d18e3.jpg

    童伴妈妈们交流学习

    在“童伴之家”,刘启芬竭尽所能关心、照顾每一个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戏,教他们唱歌,辅导作业,教孩子们生活常识、安全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而在沫阳镇访里村,“童伴妈妈”罗孟好上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全村儿童的家庭情况。她每天挤出时间,走遍了访村里所有有未成年人的家庭。两个月后,在罗孟好的努力下,访里村的“留守儿童”档案终于建立起来。

    罗孟好告诉记者,“童伴计划”启动之初,困难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入户登记时,老人们不理解政策,觉得记录信息就是侵犯他们的隐私,不配合。为此,她曾一度感觉心里受挫。

    事实上,“童伴妈妈”不仅要陪伴孩子们,用爱包容、关心孩子们,还要给没有上户口的孩子上户口,给家庭贫困的孩子办理低保等等。同时,为了孩子们能有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童伴妈妈”们还想方设法筹集更多的教学资源、娱乐设施,并努力学习,与孩子们一同成长。

    849c1992d77c4385813299dd2f5ac1d9.jpgd1834b62824d4b689928990447faf71d.jpg

    “童伴妈妈”陪孩子们做游戏

    刘启芬说,4年来,她陪着孩子们一起成长,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感觉自己的陪伴和感情的弥补是有价值的。这一点,罗孟好也是感同身受。她说,在陪伴孩子们的过程中,她自己也通过一点点的学习,增加了不少知识和能力,她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孩子们也让她的生活丰富起来。

    自2016年实施“童伴计划”计划以来,罗甸县按照“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将全县的留守儿童与这群“童伴妈妈”联系起来,共有10名“童伴妈妈”在默默地付出,她们用心、用情、用爱无私地守护着全县10个村809名留守儿童,让他们成长不再孤单。

    0bbc5447300f45a5b74e7e77bbda0d9f.jpg

    “童伴妈妈”与孩子们

    为了感谢“童伴妈妈”的陪伴,沫阳镇董架村留守儿童谢天敏给“童伴妈妈”写了一封信。 

    敬爱的刘妈妈:

    您是“童伴妈妈”,您像一根蜡烛,点亮我们的心;您就像一本书,读也读不完;您就像一滴露水,滋润我们。

    谢谢您分享给我们许多的知识,谢谢您一直陪伴我们,给予我们快乐,给予我们关爱,我们爱你。刘妈妈。

    来 源|罗甸融媒体中心

    编 辑|莫昌玉

    编 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