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罗良华:只争朝夕驻村季,不负韶华战脱贫
2020-12-11 00:00:00 罗良华
  • 我叫罗良华,2019年8月主动请缨到凤亭乡交吾村开展驻村工作,从此开启了人生的一段新征程。

    初见交吾,是一个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支撑薄弱、思想观念落后的省级一类深度贫困村,全村贫困户有143户569人,而我负责的网格有贫困户32户138人,其中一个组距离村委会驻地有8公里。

    78cfb0e1b6c14836aa9db731758fc1ca.png

    罗良华入户宣传扶贫政策

    作为一名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新兵,我虚心向驻村老同志学习请教,熟悉在村里开展工作的所需的技巧和方法,通过一周开展工作下来,我发现脱贫攻坚没有捷径可走,面对朝阳似火的太阳,我用两个月时间走遍网格内的家家户户,笔记本上记满每户的基本信息,群众的诉求、乡亲的期盼。驻村一年多来,通过入户调查走访60余次,组织参与召开村各类会议150余次,帮助农户解决烦心事、操心事20余件。

    刚来交吾的时候,串寨串户路没有硬化,还是“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脚泥”,看到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问题不只是群众通往小康的路,更是我通往群众心里面的路。

    群众的事等不得。通过前期摸排,形成整治方案,在专项资金+多方筹集资金下,硬化4852㎡串户路,打通最后的毛细血管。人居环境的改善带来的不只是生活上的便利,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村寨也更和谐团结。

    前几年,交吾村曾尝试着发展种植脐橙、红皮香蕉、红皮大蒜等,可先后都因“水土不服”以失败告终,村民的积极性大受打击,发展意愿低迷。通过分析交吾村的气候、地理等因素,多方考察走访,反复调查研究,最终得出:交吾村适合发展百香果种植产业。但召开群众开会时,群众的“我们不搞!”一句话,就把我的谋划付之东流,土地流转停滞,产业“悬空”。党群信任出现了危机!但是我并没有灰心,首先明确“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工作思路,一边,我先给村里的老党员做思想工作,利用老党员的号召力逐一发动群众参与。另一边,与工作队一起找公司谈合作,保底收购解决后顾之忧。

    c1bafeb2fac04d7c8f53834bb431a37e.png

    罗良华与群众开展环境整治

    2019年11月,交吾村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了550亩百香果,2020年7月份,迎来丰收,亩产达1500斤。不仅让贫困户增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增收渠道也得到有效拓展。

    在百香果基地务工的王米眼,她今年67岁了,一天工资120元,多了份稳定的经济来源,像王米眼这样的弱劳动力在基地务工的群众还有很多。现在村里都知道“三金”:租地拿租金,入股拿股金,就业拿薪金。

    弹指一挥间,一年就过去了,在交吾驻村的日子里,有泪水、有汗水、有彷徨、有欢声、有收获......在交吾度过了这段难忘的时光,我已把交吾当作了第二故乡。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莫昌玉

    编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