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粟明坤:做一名“丽甲席”的驻村干部
2020-12-03 16:49:27 粟明坤
  • 我叫粟明坤,2019年8月,受组织选派,我撇下刚出生4个月的儿子参加驻村工作,任罗甸县罗悃镇罗苏村驻村第一队长。

    初到村时,对原来的村情基本情况是大致了解,驻村后第二天,我决定对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逐户过堂,每个村民小组开群众座谈会,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和群众生活情况,慢慢的“话家常,聊变化,讲政策、拔穷根,改陋习”成了入户工作的法宝。一个月下来,召开群众会6次,走访了全村170户贫困户,走访了离退休村干部5户,理顺了千头万绪的驻村工作。

    e33bfe2512634cfdacdd4be2ed0eafb1.jpg

    粟明坤和同事召集村民召开院坝会

    罗苏村1972人中,留在家的老年人占比65%,基本上全说“布依话”,有些听不懂本地话和汉语,后来我积极联系了民宗局开展了“双语培训班”,让在家的老人学会说汉语,学会看电视新闻,接受网格员的政策宣传。

    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在纳庆开群众会,我在宣传“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时,刚讲了几分钟,罗文达老人就提出来,队长,我们不是听得很懂。我意识到了,马上和梁支书商量,就这样,梁支书给我当了回现场翻译官。后来在支书的帮助下,我慢慢的也在学布依语常用的话,和群众沟通起来越来越顺畅。到2019年10月底,全村457户1972人,贫困户180户717人我户户熟悉,为今后我在村里开展工作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a7d0529dc4034e9ba47b69c8ea3d1db9.png

    粟明坤入户登记贫困户信息

    记得在一次深入走访中,杨小边户情绪激动地和我反馈说他家要危改项目。我先安抚他的情绪,并耐心跟他解释随后会核实情况。回来后,我和村“两委”座谈,得知老人杨小边与其孙女为一户,老人一个人在老房子居住,其孙女外出务工,同时也将情况及时报镇危改专班,后来他家得到了镇级危房改造项目支持。

    2f6312646b2d4c41829fcfe10abc3424.jpg

    粟明坤入户走访了解群众生活

    经过举一反三的排查,相继解决了龙小奎、罗孙物、韦战阳4户的房屋问题,使上访多年的龙小奎和对村里不满意的杨小边户问题得到化解。村里人把我当成了他们倾诉的朋友。罗孙物的母亲见到我们干部时说“干部丽甲席”(布依语)即“干部好得很”的意思。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和对驻村干部认可,我们高兴极了。

    通过不断地定期召开群众会和院坝会,组织全体村民打扫通组路卫生、清理河道垃圾,安排保洁员清理串户路卫生,人居环境得到大大改善,非贫困户与贫困户的关系慢慢缓和。群众对我们工作队的态度也大大转变,每每下组时,群众会用布依族语言热情打招呼,客气地说“粟队长,多谢诺,叨然朗,哏敖拜”(布依语),意思就是“谢谢啦,来家坐,整饭吃再走”,这也许是群众对我最大的认可吧。

    驻村虽苦,但当看到困难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提高,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心里的苦水也变甜了。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卢乐园

    编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