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你好!徐书记”——记罗甸县“三八红旗手”称号获得者徐登慧
2021-03-11 15:11:02 王丽丹
  • “你好!徐书记。”这是徐登慧与罗悃镇沟亭村村民偶遇时经常会听到的普通问候,也是村民们对她的最佳褒奖。

    时针拨回2019年8月,那时,罗甸县脱贫攻坚工作已到整体出列攻坚的最后关头,县里再次向驻村一线增兵,县司法局班子也开始考虑向单位挂帮的沟亭村增派人手,派谁下去?

    这时,党组成员、副局长的徐登慧站了出来,她主动向主要领导申请,要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参与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战”。

    就这样,她成为了沟亭村的第一书记,在这块土地上扎下了根,在“战斗”中与这里的群众结下了深情厚谊。

    7de6cdda07aa43438bd9e093a6448499.jpg

    徐登慧走村入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

    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始终坚持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兢兢业业奋战在基层一线,她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驻村工作上,全心全意服务于一方群众,成为了村民们眼里知性、优雅、干练的“徐书记”。

    兰心蕙质有“布局”

    刚驻村的一个多月里,她与工作队网格员走村入户,访民情,交朋友,手绘了“贫困户分布图”,做到了143户贫困户走访全覆盖。

    通过走访,徐登慧帮助贫困户廖小喜家申请办理了低保转为特供、免费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并为其兄廖玉能在学府家园申请了一套安置房。

    876bf7db35914fc7a589088c8719b0bf.jpg

    徐登慧走村入户了解情况

    “民政保障是针对特殊人群的治标之策,发展产业带动增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徐登慧深知治穷病,挖穷根,还得靠发展产业。于是,她提出建议,可以依托沟亭村的气候、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势,在村北部的布法、布苏两个村民组引导群众建养殖生态土鸡育苗和林下养鸡养殖产业基地,形成了以布法生态土鸡养殖为龙头的“北禽、南果、中蔬菜”的产业布局。

    在她的带领下,几年来,该村投入20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与贵州皮尔克公司龙头企业合作修建种鸡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利益链接贫困户100户383人,每年贫困户户均分红1050元,村集体分红3.5万元,解决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50人,每人每年通过就近务工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同时,她还积极地向群众宣传稳岗就业优惠政策,争取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支持,有序组织村民转移省内外就业。

    换位思考打“根基”

    “村民的生活还可以有更多方式,只是缺少必要的设施,大家就想不到,我得为大家多想着一些。”徐登慧经常换位思考,自己就是一个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的村民,怎么才算幸福和谐,精神生活必不可少,出行条件也得改善改善。

    在村集体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她回到单位,向“娘家人”伸手。后来县司法局统筹县内各律师事务所,筹集了2万元资金,用于沟亭村文化广场建设。她很清楚,只是2万块还不够,还得继续帮村里“拉赞助”,通过多方联系,又为沟亭村文化广场争取了20吨水泥。

    12cd72d41b5843e8bc5e296eb5b6f22d.jpg

    孩子们在文化广场上嬉戏

    她的所作所为,沟亭村的村民们看在眼里都觉得很感动,积极主动参与文化广场建设的工作中,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就这样,靠着各界帮助和他们的努力,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文化广场终于建成了。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村民们的休闲娱乐场所,拉家常、跳广场舞、打球……既能放松心情,又能锻炼身体。

    解决了文化广场的事,徐登慧又“盯上了”修路建桥,想要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

    沟亭村有一条小河穿流而过,该村的村民分布在河的两岸,由于走大路需多绕半个多小时,为节约时间,村民们只能用石块铺成一条简易的“小桥”淌过河,常常有人不小心跌到水里,湿了鞋袜……尤其是下大雨的时候,存在极大地安全隐患。

    4764f4cc28b34005b973b57d35b36292.jpg

    徐登慧(中)走村入户了解情况

    “孩子们年纪小,雨天太危险,冬天又冷,想想就心疼。”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徐登慧积极协调贵州湖岛律师事务所捐赠5000元修建了上沟亭桥,解决了上沟亭37户148人出行难的问题,使河对面的23名学生上学不再有安全隐患。她还积极争取县司法局支持8500元修建打然组串户路;争取庆发律师事务所捐赠3000元和在贵阳执业的律师李运刚捐赠2000元修建上沟亭组100多米串户路。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泽堂

    编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