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来,罗甸县各乡镇村积极抢抓时令节点,推进蔬菜种植复工复产进度。今年,罗甸依托产业坝区建设,继续以产业革命“八要素”强化引领,按照“因地制宜、优产协调、绿色引领、创新驱动、市场导向”原则,抓好蔬菜产业坝区建设,打造蔬菜产业品牌,有效拓展群众增收路径,为全县巩固脱贫攻坚完美成果和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提供更为有力的产业支撑。今天【融媒看春】系列报道,我们的记者将带您走进一个个绿意盎然的产业坝区,近距离感受了村民们正在倾力描绘的那一幅幅热火朝天、充满活力的“坝区春景图”。
强化春季蔬菜管护,祥脚村村民正在基地给蔬菜搭种苗生长攀爬架
暖春三月,罗甸县祥脚村的蔬菜基地奏响了“蔬菜管护进行曲”,辣椒、黄瓜、四季豆等秧苗长势喜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绿意悠然入目。
在这个时间段,祥脚村民们正在为蔬菜进行紧密锣鼓地追肥、打药、搭架,为确保蔬菜质量保质保量上市。
祥脚村村民正在春季蔬菜基地开展防虫防护作业
近年来,祥脚蔬菜坝区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强化产销对接、做足产业引导,有效扭转了该产业“零散乱小”的发展状况,形成了大户带动和散户种植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道路。今年祥脚村共计种植早春蔬菜1700余亩,目前都有已进入管护与病虫害防治期间,预计3月底可陆续上市。
祥脚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科学的种植方法,种植的蔬菜具有原生态、无公害、绿色安全等优良品质,也让蔬菜有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让蔬菜产业的迅速崛起,有效拓宽农民致富增收途径。
冬种春收蔬菜上市见成效,罗化村村民正在采摘无藤瓜
“今天无藤瓜首批上市,有两个品种,今天预计采收在1500斤左右,收购价是每斤1.3元和1.9元。”在龙坪镇罗化村的蔬菜种植区,黄瓜藤上点缀着朵朵黄花,无藤瓜丛中结满了硕果,目前,坝区部分蔬菜进入了采收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采收的忙碌身影。前来收果的货车早已在等候,待农户们收完后装箱,向省内外售卖。
龙坪镇罗化村蔬菜基地负责人余健盘算了一下,大概再过20天左右,黄瓜、小青瓜、茄子其他的蔬菜就陆续上市,四月中旬就能大批量上市,每天预计产量大概在20吨左右。
刚刚采摘的无藤瓜
“罗甸作为贵州的一个早熟蔬菜基地,它的蔬菜第一是新鲜,第二是无公害,在贵阳市场深受广大市民的喜欢。”罗化村的早春蔬菜生长周期短、上市早、品质优,每年的无藤瓜不仅可以提早半个月上市,并且深受消费者喜爱。为占得市场“鲜机”,来自贵阳的客商早早地走进罗化村蔬菜基地,开启“抢购模式”。
“产销对接”是蔬菜产业成败的关键一环,自2021年“春种”工作启动以来,罗化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把市场需求作为生产的指挥棒,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调整的种植产业布局,实施“定向保供”,开启“订单生产”。
菜商到基地采购无藤瓜,工作人员正将采收好的无藤瓜装车
“目前我们跟贵州地利物流和扎佐物流业都签订有购销合同。”基地不仅与县内黔甸蔬菜有限公司签订供销协议,还主动与省内外各大批发市场达成蔬菜产销合作,实现农户蔬菜种植销售两旺,让农民种得下、卖得出、卖得好。
截止2月底,全县共计28万亩的早春蔬菜种植。目前,各蔬菜种植大镇都在抢抓良好气候优势,开展早春蔬菜管护工作。今年,罗甸县早春蔬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来降低农户风险、增加农户收益,同时在现有政策性农业险种的基础上,将早春蔬菜纳入新增险种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让发展蔬菜种植的群众吃下了“定心丸”。蔬菜产业已成为罗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程,向着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订单化方向发展,持续推动农业产业振兴、农业品牌打造、农业产值提效,全力保障群众稳定增收。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泽堂
编审|肖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