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甸县着力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类社会治理难题,做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形成“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基层治理“铁三角”,建强基层社会治理“指挥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鸟瞰大亭村
9月中旬,秋高气爽。记者走进罗甸县茂井镇大亭村这个全县海拔最高、地域最边远的山村亲身体验乡村振兴工作队在基层治理上的优良做法。
大亭村委会
茂井镇大亭村位于罗甸县东部,距镇政府驻地26公里,是罗甸县最远、海拔最高的村庄,全村国土面积33.5平方千米,南北跨度12余千米,东西宽度9千余亩,下辖19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村寨,现有615户2647人,村内山高坡徒,平均海拔821米,主要以布依族为主的典型少数民族村寨。
召开群众会
近年来,受打工潮的影响,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留下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老人的思想相对滞后,加之各自然寨、村组比较分散,大亭村与邻近村、本村村民小组之间常因田边地角、山林用地等产生矛盾纠纷,这成了当地基层治理上的难点问题。
收集群众意见
今年以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大亭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村党支部65名党员人设置为4个党小组,全村划分为7个网格、57个十联户,贯彻落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工作机制,以“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铁三角”基层治理模式为主抓手,强化工作联动,提高工作整体性,不断筑牢抓实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准’字下功夫。”大亭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长杨小壮介绍,为做好基层治理工作,驻村队员和村“两委”逐一对本村人员走访摸排,分类建立以退休干部、老党员、致富能手为代表的台账,摸清各村民组较为有影响力的人员动向,为选准联户长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深入村民组,召开群众会、院坝会10余次,结合实际,按照“就近”原则,以村干部、党员、小组长、网格员、联户长等为负责人,划分出4个党小组,选出联户长57人,让“铁三角”基层治理模式有效运转,有效解决邻里矛盾。
调解纠纷现场
“群众事,无小事!”大亭村交改组联户长蒙炳芳告诉记者,今年5月,他通过群众大会被选举为联户长,平时主要负责向群众宣传政策、收集民意、协调邻里关系、净化治安环境、积极办理群众反应的事项等,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
深入山林地块现场调解纠纷
在“铁三角”基层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大亭村通过基层摸底调查,召开群众会议征求意见,筛选村寨中的“寨老”推选为“德望长者”,并成立德望长者办公室,积极吸纳“德望长者”参与基层治理,不断巩固“铁三角”基层治理模式。
“德望长者能够发挥一个更人性化的协调作用。”村支书孟海介绍说,之前有两户村民,因为山林用地产生争议,78岁的德望长者办公室成员罗文渊深入地块认真倾听、了解情况进行调解,细细诉说地块的历史渊源,最后村民们心服口服,达成协议,化解了矛盾。
达成协议,矛盾化解
“‘铁三角’基层治理模式和德望长者有效解决了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杨小壮说,依托“铁三角”的调解和服务功能,现在与村民之间的感情深了,工作开展得更顺利了,下一步他们将围绕“铁三角”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德望长者的作用,优化村规民约,积极联动开展联防联治相关工作,不断深化村级治理水平,提高村级治理能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排版|郭其明
编辑|罗绍智 李璨
编审|班方智
监制|邹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