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罗甸县立足实际,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始终,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改善农村道路条件,补强农村交通基础弱项,推进农村地区建设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大力提升城乡客货运输服务水平,使之成为群众的民生路、民心路、产业路、致富路,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罗甸至沫阳公交(陈璘珏)
建设好农村公路,确保成为群众的民生路。一是成立机构明确责任。成立了以县长为路长的公路养护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罗甸县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县级职能部门和乡(镇)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和工作任务,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纳入年度效能目标考核,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考核管理等方面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二是资金筹措使用到位。积极争取省农村公路专项补贴资金,县安排专项配套资金,支持农村公路建设事业发展。认真执行国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按施工进度及时核拨工程款,共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3.6亿元。三是严格项目建设程序。依据农村公路设计批复规模,规范建设流程,严格项目申报审批,按照交通部颁布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以及有关招标投标管理办法、项目“四制”管理要求,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依法对项目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择选取资金雄厚、信誉良好、技术过硬的专业施工单位参与项目建设。四是加强项目监管。严格实行项目招标、计量、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的监督,使督查关口前移。实施监理、巡视、旁站、检测见证、抽查、现场监理,每日对全路段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情况进行检查。坚持“企业自检、监理抽检、业主复检”的三级质量检测体系,落实试验检测制度,规范试验检测程序,加大公路试验检测频率。实行监管责任倒查,将事后查办为事前事中预防,确保工程阳光透明。加强项目审计,确保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五是强化社会监督。按照农村公路建设实施办法规定,将所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批复文件通过会议、公示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在施工现场设置公示牌,将工程概况、项目法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信息、质量控制要求、技术规范、材料要求以及投诉方式等通过公示栏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到目前为止,完成国省道改造114公里,改建农村公路里程228公里,县乡公路大修121公里,建成通村水泥路1247公里、组组通933公里,危桥改造56座,便民码头3座,消除了乡村道路安全隐患。
四小至里厦路段(罗元冬 黎庆贤)
管理好农村公路,确保成为群众的民心路。一是完善公路管理体系。在落实机构与人员基础上,2021年出台了《罗甸县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将农村公路监管养纳入部门和乡镇行政管理和行使职能范畴,明确代管的省道和县道由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监督管护,乡村组道由各乡镇负责管护,将农村公路管理纳入县对乡镇和部门年度绩效目标管理考核。二是实行资金保障机制。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出资比例分别为5:2:3,即省级财政承担50%、州级财政承担20%、县级财政承担30%。三是开展部门联合执法。实行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组织执法,积极开展交通公路管理与公安交警、应急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执法。将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延伸到农村公路管理之中,构建县乡二级组织管理体系,加大道路整治力度。在日常执法工作中,乡镇组织综合执法室、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乡镇分局开展路面检查,对损坏路肩路面、损坏绿化、私自开垦、马路市场进行查处,对占用公路晒谷晒物、摆摊设点、堆放草土堆物品、垃圾堆、道路两侧违章建筑、非公路标志和违法广告牌匾进行清除,保证道路通行条件良好。四是强化安全防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加强农村道路附属设施建设。通过设置限高架,在桥梁及窄路地段安装桥头钢筋混凝土护栏及波型梁钢护栏,增设安全标志、标牌、警示桩、警示线等安保措施,保障安全通行环境。五是抓好绿化建设。加大交通干线绿色通道建设力度,坚持路修到哪里,绿化就跟到哪里,提升公路沿线绿化水平。除在农村公路侧种植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树种外,重点绿化了玉湖公园环湖、沫阳至董当沿河绿色长廊。
五星村至里厦道路路面改造提升(罗元冬 黎庆贤)
养护好农村公路,确保成为群众的产业路。一是落实各方责任。在《罗甸县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乡(镇)和县级职能部门职责,将农村公路养护同样纳入县对乡镇和部门年度绩效目标管理考核。二是探索市场化管养改革。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深化公路养护运行体制改革,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罗甸县交通运输局与黔南州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农村公路养护生产实施合同》,由公司对县境内省县乡村组公路负责管养。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乡村公路养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每年预计投入养护资金1900余万元。三是强化道路巡查。县公路建设养护发展中心明确5名干部按照片区划分,以问题为导向,负责对国道及县乡村道路开展巡查,每月至少巡查3次,对路面破损、路基下沉、道路冲毁等情况,及时制作告示牌进行提示,并及时养护,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整改。四是强化部门联动。制定了《罗甸县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罗甸县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政府主抓、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区域联动、源头治理、严管重罚的工作机制,由交管部门和交通综合执法等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动执法,对各交通要道、重点运输线路严格管控、严防死守,对违章行驶、非法超限超载、非法改装车辆、超限超载、超速行驶、车辆乱停乱放、非法占用、破坏污染公路、破坏交通标示标牌和设备设施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打击,对损坏的设备设施行为在查处后督促限期恢复。今年以来,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共查处车辆私自改装等违法违章行为152车次。五是坚持镇村齐抓。结合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等活动,以乡镇政府为统领,把农村公路管护纳入各村《村规民约》中,完善养护举措,推进农户门前农户管,签订责任书,改善农村群众家前屋后环境,最大限度争取沿线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驻村工作队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与沿路居民进行广泛沟通,群众爱路护路的意识明显提高,进一步营造了交通环境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为推进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修好的下儒村双儒桥(罗元冬 黎庆贤)
运营好农村公路,确保成为群众的致富路。一是实现镇村客运全覆盖。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建立客货并举、便民惠民的农村公路运营体系。全县182个行政村通客运率100%,解决了全县30余万农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村民实现了“出家门、上车门、入城门”。修建客运站3个,县内开通乡村客运班线26条,投放客运车辆77辆,投入出租车251辆、网约车97辆。二是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实行公司化运作、规范化运营,健全完善班次调度、驾驶员培训、文明服务、安全管理等制度。引进一家大型公交企业,开通公交线路11条,共投放公交车50辆,开通了县城至罗悃、县城至沫阳大小井景区公交线路。建立70岁以上老人、在校学生、残疾人办卡乘坐公交制度。县政府每年兑现补贴交通车辆补贴资金320万元,全力保障公交运行公益性。三是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公路与产业培育、休闲旅游、生态农业有机衔接。罗甸县在打造畅通舒适的产业运输公路的同时,培植了火龙果、百香果、樱桃、休闲观光等产业;建成了320公里连接从沫阳至董当大小井、罗甸至红水河、罗甸至木引寿仙宫等旅游景点线路,罗甸至凤亭红色旅游线路,带动了罗甸休闲垂钓产业发展;打造县道X958罗甸至八茂为主线打造的“新中盛火龙果”基地和“八总西瓜”、六一村黄花寨通组公路为主线打造的“红心火龙果”基地,以县道X016逢亭至大营连接Y102上隆至花桥为主线打造的“上隆茶果园”,以乡道Y101逢亭至花果山连接至床井高速收费站为主线打造的“百香果”种植基地等批产业,以及打造了沫阳草莓基地,凤亭百香果基地,木引樱桃基地。交通的发展支持了物流业发展,现有县物流集中点1个,配送点122个,从事农村物流车辆50辆,畅通了农副产品外销渠道。“贵农网”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站、“互联网+”精准扶贫电商服务站等逐步建成、扩大,稳步发展,通过快捷的交通物流助推“黔货出山”,群众的致富路更为畅通。
来源|中共罗甸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排版|郭其明
编辑|罗绍智 李璨
编审|班方智
监制|邹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