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有四大地震断裂带,他们分别是穿过毕节市威宁县到紫云的垭都-紫云断裂带,从松桃县一直延伸到独山县的松桃-独山断裂带,从湖南开远到贵州省平塘县的开远-平塘断裂带,以及贵州中部东西向的黔中深断裂带。贵州不仅有地震带,而且还有很多地震断层纵横交错。贵州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或地震断层附近。
有记录以来贵州700年确实没有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但贵州历史上共发生3次6级左右地震,分别是1819年贵定县6.0级地震,1875年罗甸县6.5级地震,和1948年威宁县5.8级地震。其中有两次发生在一条叫紫云-垭都的断裂带上。2.0至3.0级的地震更是频发,小于3级的地震,人一般感觉不到,而3-4.5级的地震人虽然能感觉到,但由于造成破坏的强度不大,因此人们对地震带来的感觉并不强烈。
贵州属于喀斯特山区,地震多为浅源地震,即使较轻的震动也容易引发岩崩。喀斯特地貌的地质结构中的岩石,以屑岩较多,软硬相间,地震会加剧山体松垮。
另外,喀斯特地貌也为贵州构筑了一道“防火墙”,简单地说,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层就像是海绵,海绵太软了,有力用不上,地震危害也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