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小长假结束,余便从六枝融媒微信公众号获知《今日六枝》再次改版的信息。同日,也收到了邮递员送来且漫着墨香的报纸,打开报纸让余欣喜:报纸每个版面的线条、模块、角标、标题视觉效果明显且内容丰富。其中惹眼的是第四版左下角图文并茂的《牂牁镇樱桃“抢鲜”上市》让余垂涎欲滴……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个书生气十足的年轻小伙来到“撤、并、建”后创办的陇脚布依族乡中学,面对学校简陋的办学条件,他挑起了团支部书记的担子,并毅然带领青年教师赴省城“化缘”,寻求到了一张张崭新的双层铁床、图书、教学仪器及音响设备等等。从此,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耳闻目睹其多个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一种欲用文字表达感动的想法油然而生。于是,余在学校宿舍里就着微闪微闪的煤油灯写出了通讯《团旗在布依山乡生辉》,周末便乘车到十余公里外的邮局投给了当时的《六枝特区报》,稿件经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编辑大力斧正后添在了报纸的一角。
收到报社的样报,看到自己的文章及名字变成了铅字,心里的激动与欣喜溢于言表。新闻作品的发表犹如给自己吹响了新闻写作的启航号,从此,凡让余感动的人、令人动容之事,余总是毫不犹豫地采写稿件投给报纸。佤族妇女李菊英,从云南随转业的丈夫来到月亮河畔,尽管与不懂汉语的布依族婆婆从最初靠手势交流到逐渐学会布依语生活,她总是以善良之言行倾情赡养老人,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余采写的《孝顺媳妇李菊英》在报纸上发表后,她也光荣地走上了六枝特区敬老好儿女表彰会上的领奖台。

随着几次受邀参加报社的新闻写作培训,自己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因此爬格子成为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缘于频有“豆腐块”或“萝卜条”之类添在报纸末端,余便很快成为《六枝特区报》的通讯员,还因成绩突出受到报社的表彰。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因为长期业余写稿,加之报社培训及编辑的指导,肚中“货少物稀”的余在政策认知、思想感情、逻辑思维、遣词造句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因而写作水平逐渐提高。在新闻写作的基础上,自己又不知天高地厚学写评论、散文、诗词……。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己的勤奋写作最终有稿件上了报纸各版面的头条,有稿件配发了编辑的短评,有评论上了人民网,有诗词敲开了省级诗刊的大门,有稿件收入出版的集子,有报告文学或散文等在征文比赛中获了奖,有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其中采写的通讯《月亮河畔孝媳妇》在原《六枝报》发表后,文中主人公韦权芳十余年倾情照顾患病家人的事迹让许多人感动。韦权芳通过六枝特区文明办的申报,2018年荣登“贵州好人”《 孝老爱亲类》榜,并获贵州省第六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9年,她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人生有梦自芬芳。三十多年一路走来,余倍感写作的辛苦与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过去的《六枝特区报》还是后来的《六枝报》乃至今天的《今日六枝》,它与余总有扯不断的情丝,时时激励余有感而写有思而作,写作给余人生激活了强大的生活动力和精神的支柱,助余担当弘扬正能量的社会责任,激励余用文字践行精神文明的人生价值。
通讯员:郭府祥
编辑:代艳 侯冬琴
执行监制:何勇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