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正兰,搬迁到六枝特区牂牁大道易扶搬迁安置点聚福新苑小区之前,我家住六枝特区月河乡补雨村播西组。
搬迁之初,我担心搬过后没有土地种,无法供三个孩子上学。现在,我当初的想法被完全否定:家居住在城区,有属于自已的房子;有自己挣钱的门面;有钱按时打进孩子的卡里……
三年前,我一个人带着三个孩生活在周边无校园,交通不方便的山沟沟里,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家庭收入除了盼望田地里的谷子和包谷增产外,别无其他增收来源。
搬迁后的住房
一家人住在石木结构的瓦房里,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家中下小雨,冬天冷得牙齿敲铛铛。虽然我有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但是,出门见山、田少地薄的居住环境和我一人劳作的家庭现实,再有美好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我虽是住在农村,但常听到“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的说法。虽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不能让三个孩子以后重走我不识文化的路。但是,我的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一个读小学,费用成了我的一大“心病”。
我每年仅有的微薄收入,不仅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还要为进城上学的孩子缴纳房租费。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李正兰为顾客介绍商品
2014年,感谢党和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我们一家4口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后,乡村帮扶干部经常来我家讲政策、献良策、排忧愁,解难题……三个孩子在校的各种政策补助款也发放到手中。
2016年6月,帮扶责任人来我家动员我们全家搬迁,为了孩子的未来,我答应了帮扶责任人的苦心相劝。
2018年6月,我们一家欣喜地搬进80平米的暖心之家。这一年,感谢政府分给我家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暖心房;这一年,我家达到脱贫“三保障”的标准顺利脱贫;这一年我终于撕掉头上的贫困标签……
行动得三分,闲着吃老本。搬迁进城后,我凭借在老家学会的缝纫手艺,在阳台上摆放平车,客厅的一角堆放布料,每天忙完家务活,我就给批发商加工围裙,完成手里接来的订单。
李正兰为顾客准备烧烤食品
俗话说:“钱在悬岩,不苦不来。”我进货、发货虽是风里来,雨里去,大包小包扛上楼,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生活再不像以往那样犯难。每到月底,孩子们的生活费我如期足额为他们打进账,手边也渐渐宽松起来,日子虽苦,但心是甜的。
今年春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困扰,批发商的围裙订单很少,我用红布伞在楼下搭建了一个临时“门面”,开一个复印、烟酒、烧烤及日常生活用品为一体的杂货店,方便邻居及过往客人的同时,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保证了三个孩子学习、生活的费用。
现在,东西部协作援建的安置点门面建成,我租了一个门面,将临时“门面”搬进来,减少了在外搭棚的安全隐患,减轻了搬货时重也要扛上楼,轻也要扛上楼的负担。
有温馨的家,有稳定的收入,我有动力,有信心,让日子过得更幸福!
郑元辉 整理
编辑: 李恒 宋宜霖
执行监制:何勇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