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声奎,今年53岁,现担任六枝特区新华镇新平村党支部书记。
2016年,村党支部换届,担任10余年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我被选为党支部书记。在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时再挑重担,让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如何预防已脱贫的农户返贫?寻找什么样的路子促进未脱贫的农户摆脱贫困?又采取什么样措施保证全体村民“齐步走”等等问题是我不得不继续思考的问题。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我带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再次深入农户家中与村民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诉求……此举让班子成员一致形成共识: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是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
张声奎给村民发放惠民政策宣传资料
那么,如何解决这三大难题呢?我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并反反复复论证,决定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发展模式。即因地制宜以短养长、组织村民劳务输出。
我们村现有耕地面积3526.4亩,其中栽种马铃薯160亩,因气候、土质适应,其产值达到每亩4000元;实施1000亩的退耕还林工程,用于种植核桃等经果林;用700余亩以入股的方式由合作社发展茶产业。合作社以产生的效益按3:6:1的方式对农户,投资方及村集体进行分配。
张声奎鼓励青年创业
尽管村里发展蓝图已绘制并开始实施,但个别村民因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阻碍了各项工程的实施,我邀上同事利用晚上登门交心谈心,最终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与此同时,村里那些缺资金、缺技术但有劳力的村民,作为党支部书记的我适时牵手劳动部门组织劳务输出,这些外出的村民通过技术培训便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全村900余外出务工者每年可创收近3000万元。
2019年,新平村还完成通村公路建设32公里,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完成串户路硬化8067米,庭院硬化8243平方米,配有垃圾箱16个,为有效解决村寨脏、乱、差问题创造了条件。17个村民组电网全覆盖,实现户户通电,全村所有农户饮水达到饮用水安全的标准。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一个村支部强不强,党支部书记是关键。作为“班长”的我,只有路走的正,方向不偏,才能让党员及村民思想与党支部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力同步。只有这样,新平村的发展,新平村村民小康生活的目标才能实现。
讲述人:张声奎 整理:郭府祥
编辑: 罗开国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