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周正祥:我的工作没有白做
2020-11-29 11:02:44 六枝融媒
  • e2a3a66814504f8f98cfb1ec9bcfbc6e.jpg

    我叫周正祥,今年52岁,是六枝特区大用镇骂冗村村委主任,也是一名帮扶干部。

    2016年,骂冗村委换届,通过选举,我担任了村委主任,自然也成了一名精准扶贫帮扶干部,这让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

    436020deb61c41829ba6b4918b6be5ce.jpg

    周正祥(右二)与群众核算经济账

    骂冗村,大用镇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上任之初,我对村里情况了解甚少。在村支两委人员配合下,我通过走村窜户,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到,全村725户人家278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1户737人,占全村总户数的22.2%。致贫原因主要是缺资金、缺技术、群众观念落后、缺乏产业支撑。

    了解情况后,我开始实施调动群众积极性并增强群众“造血功能”的帮扶计划。

    这一年,正赶上六盘水市农投公司和六枝特区瑞民公司在骂冗村流转土地建设猕猴桃基地,当时,村民认为流转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赖以生存的资本,纷纷反对……面对这一情况,我通过召开院坝会、群众会、组织村委一般人走村窜户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讲邻村、讲寨上的致富能手的好经验好做法,哪里人多就朝哪里挤,同大家算经济收入账。

    在村民熊国胜家,很多人都在议论土地流转之事,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意见不统一。听到争吵声,我就走进熊国胜家坐下来对大家说,我们之所以穷,就是因为大家没事做,如果我们也像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一样,每天都有事做,哪怕一个月只有千把块钱,可一年下来,至少也有一万多吧,细水长流嘛。大家觉得我的话有道理后,我就继续说道,猕猴桃基地建设就为我们创造条件而来。大家想,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种植猕猴桃后,每亩每年800元土地流转费,五年后还要按30%分红,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再说,基地建设开工后,每户可安排至少一个劳动力务工,每月出工10来天,每天70元,这样一来,每月可收入700来元,一年下来,收入近万元……听了我的话,大家开始动心了。

    与此同时,我组织村委一班人、共产党员以及村民小组长拿着测量工具率先丈量自己的土地……这一做法,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就这样,猕猴桃基地建设的土地问题终于落实。

    看到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瑞民公司又把樱桃、李子精品水果种植、花卉、苗木繁育观赏等基地落户骂冗村。这下,寨上人有事可做了,有的家庭仅一个劳动力一年就收入10000多元,加上土地流转费以及其他收入,这一年,有39户196个贫困人口摘掉了贫困帽子。

    接下来,好事一桩接一桩。“三改三化”人居环境改造的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资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政策的落实,特色产业、特惠贷的推行都让贫困户获得了实惠,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98dff3d61396416f818333bef158d693.jpg

    发展中的骂冗村

    2018年,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我精心组织脱贫攻坚团成员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人的帮扶责任,确定具体的脱贫标准和脱贫时间节点,通过“一家一户一台帐、一家一户一计划、一家一户一回头”的办法加大扶贫力度。

    这一年,贵州宏伟钢化玻璃有限责任公司进驻骂冗村,为村里解决近50人的就业问题。残疾人熊国胜也在村里创办了“贵州胜勇态青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解决了5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紧接着,村民通过政府实施的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就业推介、劳务输出等举措相继寻找到自己如意的职业,全村725户人家实现了至少每户一人一就业的目标。也就在这一年,村里 161户737个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减贫摘帽。

    现在,村里人均收入达6200余元,全村家家户户实现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看到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我的内心一阵激动。对此,我想说,我的工作没有白做。

    讲述人:周正祥 整理:沈宽富


    编辑: 罗开国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六枝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