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六枝特区各农业园区着力创新农业技术,在传统种养殖模式的升级改进中,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
智能控温大棚
在郎岱园区的翔隆农业有限公司草莓育苗大棚内,草莓不是“趴”在地上,而是被“举高高”。一排排无土栽培槽整齐排列,架设在离地约1米的钢架上,一株株草莓苗长势良好。
据介绍,传统草莓育苗采用露地土壤育苗和大棚避雨的形式,受温度、雨水及土壤传病害的影响,种苗质量难以保证。草莓无土育苗技术通过高架基质栽培草莓母株,使母株抽生的匍匐茎天然垂于空中,分苗时将子苗栽植到育苗盘中进行培育,具有移栽时根系完整不受损伤、无移栽缓苗期且成活率高、花芽分化早、结果上市早、前期产量高等优点,显著提高了草莓育苗的数量与质量。
工人正在修整种苗
草莓育苗基地负责人张琼介绍:“我们种了2万株种苗,每年剪三到五次,一共可以剪80万株到100万株生产苗,我们主要销往全国各地,产值大概在80万到100万左右。”
草莓茁壮成长的同时,池子里的鱼儿也活蹦乱跳。郎岱镇坝子村的水产养殖基地,一个个用铁皮围成的大圆桶格外显眼。
高密度圆桶养鱼
这里所采用的高密度圆桶养殖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循环水养鱼新模式,主要优势是流水养鱼,通过风机实现气体式推水,让池中的水一直保持比较快速的流动状态,这样的一池“活水”促进了鱼的活动,更利于鱼类生长,这样养出来的鱼生长速度更快,长出的鱼品质更高,更结实。
贵州泓帆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田均说:“我们这种高密度圆桶养殖和传统的外塘养殖的区别在于占地面积小,产能高,人工成本低。比如说一个直径10米的桶,一个周期可以养8000斤鱼左右。”
高密度圆桶养鱼
近年来,六枝特区大力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实际运用,让“科技”成为农业发展的翅膀。在引入新技术开展实践的同时,之前的技术项目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大用园区的大樱桃曾经只开花少结果。直到2018年,通过东西部对接协作引进大连佛伦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解决了大樱桃挂果率低、裂果率高等问题。如今,基地建起了新的大棚,六枝的大樱桃迎来了丰收。
大樱桃挂满枝头
从零到一,从一到万,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只是单纯的提升产值,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六枝特区各农业园区着力于将农业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以生产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佛伦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樱桃基地
大用园区管委会主任张远斌说:“我们分别从大连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贵州省农科院引进了专家团队到基地驻地指导开展培训、助推了我们园区的产业发展,我们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产业做成我们园区的主导,也给经营主体创造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为我们园区的长期发展起到一个助推的作用。”
融媒体中心综合报道
编辑:王艳睿
值班主任:孙燕潞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