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别布依族彝族乡,地处六盘水市东大门,与安顺市接壤。境内的白水河在镇宁境内汇入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故有瀑布源头之称。全乡共辖14个村居,分布在白水河畔94.4平方公里的山间坝子中,传统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根据中央、省、市、特区的布局,从2021年起,落别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规划发展蓝图,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长寨村开始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在乡党委、政府的统筹领导下,短短一年内取得了基础设施彻底改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农民收入逐步提高的初步成绩,真正实现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迈向生活富裕的步子愈发稳健。工作中,该乡形成的这套工作思路和方法被干部群众称为“五子登科”。
一是开方子。落别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下长寨组开展调研,积极争取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落地,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政府抓落实的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各项工作始终,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的要求在落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长寨组与其它村组相比,最大的差距是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治理滞后。为保证项目扎扎实实落在薄弱环节处,落别乡党委政府在谋划和制定项目上精益求精,立足实际拟定打造任务清单,定人定责定事项,开好方子对症下药,力促项目实施,狠抓痛点弱点,力求资金用在刀刃上,建设落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万事开头难,方子开好了,方向明确了,责任落实了,干部群众心里有了定心丸,乡村振兴迈开第一步。
二是强班子。立足“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目标,整合党员、人大代表、网格员、公益性岗位、护林员、志愿者“六支队伍”力量,聚焦“干什么”明职责,紧盯“怎么干”优服务,基层触角不断延伸,提升为群众纾困解难的能力,保证项目天天有进展,村容村貌日日有改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乡党委统揽好全局,乡政府主抓好项目,各支队伍冲锋在前线,环环相扣,层层联动,做到问题解决无障碍,项目实施无阻力,沟通畅通全透明。班子有力了,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三是扎里子。乡村振兴第一步从扎实里子开始,首先从里子——全寨污水处理系统及厕所改造工程。2021年,下长寨组建成污水管网3900米,污水检查井140个,农户卫生厕所67个,公共厕所1个、人工湿地1个、化粪池6个,“雨天烂泥塘、晴天臭烘烘”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变,村居环境持续改善,老百姓心里有了底气,大家行动起来讲文明讲卫生提高生活质量,抓生产抢效益增经济收入。
四是靓面子。“里子面子一个样,乡村面貌大变样”,落别乡党委、政府紧盯“面子”,合理推进二期工程。铺设沥青路面、铺设地砖、提升水井景观、整治提升农户房前屋后,拆违除杂,远观小桥流水,近赏风情人家,“房前有树屋后有花”的山水田园景象逐步呈现在人们眼前。村容村貌的彻底改观,与美丽的山水相映成趣,老百姓打心眼里喜爱,游人也觉得此地宜居宜旅,投资者的目光也开始注视这里。
五是赚票子。进一步强化与喀斯特猕猴桃公司的合作,持续进行劳务输送,围绕“康养”引进致富能手领办中草药试种基地,依托4A级风景区及龙井温泉丰富旅游业态,引导农户自行出资将房屋打造成民宿及农家乐,对游客进行分流、引流,迈进衣、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15分钟经济圈,实现农户家门口就业创业,以生态宜居的优越条件带领村增收致富。出台适合中长期发展的规划,让老百姓赚钱,赚放心钱。持续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带领大家迈上乡村振兴“幸福路”。
来源:六盘水日报——今日凉都
编辑:汪琪
值班主任:孙燕潞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