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违十条”,破解黄浦老城厢拆违“第一难”
2019-10-17 14:26:31 上观新闻

  • 老城厢违建,可谓拆违“第一难”。于法,违法搭建必需拆除;于情,居民生活困难值得同情;于理,政府部门应创新思维,服务与管理两者兼顾。

    s_d56ee9e69e5c4efdb8499cafb3e1d79e.jpg


    黄浦区,二元化差异特别明显。而居住条件困难、生活配套设施差的老城厢和旧式里弄地区更是违法建筑的重灾区。

    2016年初,由原黄浦区法制办联合区城管执法局共同制定了《黄浦区关于拆除违法建筑执法办案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拆违十条”),整合法律资源、规范执法程序,解决了拆违工作“如何分类、什么程序、怎么协作、谁来指挥”的问题。

    s_c0a9cb8f650e4ea7929cb3a4e6912673.jpg

    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陈金宏介绍,“拆违十条”中,根据不同情况将黄浦区的所有违法建筑进行明确划分和归类,一一对应执法程序分别处理,具有极强的操作性,让刚开始接触拆违案件的基层执法人员也可以做到规范执法。

    这既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规范执法程序,同时因为分类科学,在遏制住第一、第二类违建现象的基础上,需要走第三类程序的已经不多了,提高了拆除违法建筑的行政效率。

    s_e1060bce66c24c5ead9af5e858860740.jpg

    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走到底,执法人员有了“拆违十条”心里便有了底,在执法办案时思路清晰、程序规范。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了保护,法律规范讲解到位、执法过程规范有序、处理结果透明公平,行政相对人自然心服口服。

    据了解,“拆违十条”实施三年,黄浦区拆除违法建筑已经达到9314处、207011平方米。在由依法拆违引起的20起行政复议、15起行政诉讼中,没有一例被撤销。随着违建的拆除,老城厢历史风貌重现。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