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网络的“武警网红人墙”,是如何练成的?
2020-01-01 09:23:11 周到上海
  • 每年的元旦跨年夜、五一小长假、国庆长假,上海的街头总是分外热闹,南京东路步行街到外滩这一段更是人头攒动。几乎每次迎来大客流时,上海武警都会启用“拉链式人墙”这种安保模式,保护行人安全过马路。

    面对大客流,英姿飒爽的武警战士们并排站立,在红灯亮时,排成人墙;在绿灯亮时,则让开斑马线护送人群安全过街,整个过程整齐划一,被市民百姓亲切地称为“拉链式人墙”。 

    9年来,武警官兵们的“拉链式人墙”,早已成了上海节假日安保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拉链式人墙”现场训练视频

    2019年12月28日下午,距离跨年夜只剩3天半了,上海武警机动二支队五中队又一次开始了“拉链式人墙”的训练。作为指挥官,士官杨木超一遍遍地给战士们讲解动作要领。

    自2010年国庆开始,每一个节假日,杨木超都是作为“网红人墙”的一份子,在南京东路和外滩度过的。

    9年前的国庆节,杨木超还是五中队的一名新兵,这一年,为了维持外滩大客流的秩序,领导们交给五中队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外滩到南京东路沿线组成“人墙”维持秩序——护送行人安全过马路。

    当时,距离2010年国庆节,仅剩5天时间。应该怎么排“人墙”?怎么“放行”?怎么安排“放行”频率?这一系列问题都还是未知数。但是,节假日大客流在即,大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迎难而上。

    杨木超回忆,首先是在中队训练场里进行模拟训练,先从军容军姿练起。

    然后,是队列训练,最后才是实境模拟——团队配合“弧形拉链”。

    “拉链式人墙”看着不难,但实际上还是颇有讲究,通常的队列训练都是走直线,但是“拉链式人墙”为了达到开关门的效果,必须是以排头战士为原点,走出一道弧线来。

    “刚开始走的时候,大家不得要领,走慢的、走快的都有,弯弯曲曲的,不达标!”杨木超回忆起当年的训练场景时说道。

    身处南京东路步行街和外滩这样的世界瞩目的焦点,需要接受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检阅,面对这样的成果,武警战士们自然不能满意。

    杨木超说,为了走出整齐的弧线,大家一起开动脑筋,用粉笔在地上划出弧线,先让战士们跟着弧线走,通过一遍遍地训练,让身体适应这个节奏,再擦掉粉笔线,最终形成了让人拍手叫绝的“拉链式人墙”。

    从训练场走上实际的“检阅舞台”,又迎来了新的问题:训练场仅百余平方米,但南京东路延伸到外滩却很长,再加上节假日的超大客流,执勤官兵们难免会出现紧张情绪。

    因为神经处于高度紧张,时刻要听准哨音,随时还要观察周边的客流情况,“一班哨岗两个小时下来,经常是腰疼腿酸,就连脑袋都被帽子勒得生疼”。

    但是,这种身体上的疲惫感,很快就被那种自豪感给冲掉了:“看到很多市民都在发我们护送行人过马路的视频,真的很自豪!”

    第一次难,第二次有经验就变得容易些了,再到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9年间,这个曾经的难题早已成为上海武警驾轻就熟的常规执勤项目,而杨木超也已从原来的新兵变成了老班长,现在的他主要担负训练和指挥工作。

    实际上,指挥和训练工作并不比执勤站岗轻松,带训新兵就是其中一个难题。

    12月28日,新兵下连后刚抵达中队,即将投入到元旦执勤任务中,训练的担子就压到了杨木超肩上了。杨木超想到了9年前的自己,想到了当时带训的班长和主官……

    “一、二,一、二……始终记得你们的间距是一米五,保持这个间距!”在杨木超的示范下,新兵们的训练渐入佳境。

    “小时候去南京路看到武警时觉得特别帅,没想到,自己居然有一天也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非常激动。”新兵潘晓青说,在班长和老兵的带训下,他们非常信心能够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守护每一个人的安全,接受每一位市民和游客的检阅!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