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有没有意见?”“如果没有意见,现在进行投票表决”……8月24日,黄浦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内,一场特殊的“常委会会议”正在进行。不过,在主席台和会场内就坐的并非黄浦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委员,而是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的学生,他们正在模拟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召开情景。
在大多数市民眼里,人大庄严又神圣,还透着些许神秘。
8月24日,黄浦区首次推出了“走进黄浦人大”的创新活动,通过参观黄浦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召开“模拟常委会”,让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充分认识和了解人大作为权力机关如何行使职权,人大代表是如何履职的,从而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提升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将课堂直接搬进人大
“很庄严、很神圣!”踏进黄浦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原本交头接耳的队伍,立刻安静了下来。同学们按照自己模拟的职位,有序就坐。
此次活动,主要模拟黄浦区人大常委会日常召开的情形。听取和审议黄浦区人民政府关于黄浦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和决定有关人事任免事项……同学们通过参与此次“人大常委会会议”,与人大这一权力机关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平日里,严肃的‘政治’离我们较远,而此次模拟正为我们提供了一窥其中奥秘的绝好机会。” 上外附属大境中学高一的仇蕙萱已为此次活动准备很久,虽然之前也有过一系列模拟经验,但作为“黄浦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参加“黄浦区人大常委会”还是第一次。“一走进来,我就感觉不一样,常委会会议厅的每一个细节,让我眼界大开。”仇蕙萱说,国体、政体这些以往课堂上听起来枯燥的字眼,如今也因为有了切身体验而变得容易理解了。
“孩子们实实在在上了一堂民主政治课。”此次带队老师徐珍说,很多学生记录下了感想,回去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他们的感受,“我想,这次‘走进黄浦人大’的后续效应会持续辐射到校园,以后我们学校社团活动也可以参照人大开会模式,让更多同学了解人大作为权力机关如何行使职权。”
有仪式感,更有收获感
在彩排现场,很多同学由于是第一次参会,常常上台前会忘了“鞠躬” 这一细节。“知道为什么要向国徽和在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们鞠躬吗?”黄浦区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提问。
同学们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他说,在人大报告工作,是向人民汇报工作情况,这是对人民的尊重、对权力的敬畏。
同学们听后,纷纷点点头。“这仪式感还蛮神圣的,每一个细节原来背后很有深意。”此次模拟“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委员”的陈欣睿告诉记者,此次活动让他收获满满,对人大的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代表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其中让他感触最深的还是人大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坐在黄浦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正规的流程进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规范真切可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推进者。”带队老师竺皛说,希望孩子们把这次“走进黄浦人大”活动作为认识理解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很好契机,今后努力学习成为国家建设发展的栋梁。
黄浦区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走进黄浦人大”活动,是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推出的一项创新活动,今后,还将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知识纳入青少年和市民法治教育内容,继续扩大活动对象的参与面,让更多人积极投身民主法治建设实践中,增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