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人 | 红色电波迎接曙光 地下党杨俊接管凯旋电台的故事
2019-06-11 11:05:58 徐志凤 孙冲
  • 今年92岁高龄的离休干部杨俊,家中最珍贵的“宝贝”是多年来他整理、收集的一叠叠历史资料、手稿和剪报。“现在耳朵不好使了,最近发生的事情也记不清了,但解放前的那些日子,每一个细节都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无法忘怀。” 杨俊老人娓娓道来当年的故事。

    92岁高龄的离休干部杨俊讲述当年红色电台的故事

    杨俊,1927年11月出生于上海松江。1942年,不满16岁的杨俊来到南京路上的新新公司,成为罐头部的一名员工。新新公司是旧上海百货四大公司之一,自行设计、装备了上海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后改称“凯旋电台”。

    出生在动荡年代,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上海解放前,他参加过1946年的“六•二三”反内战示威大游行,亲历1947年的“二•九”血案,被特务打成重伤,此后在新新公司加入了地下党。1949年4月,杨俊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3月的一个晚上,我们公司地下党支部召开支委会,接到了控制‘凯旋’电台并学会使用它的命令,准备在迎接上海解放中发挥作用。”杨俊回忆道。当时杨俊担任新新公司人民保安队大队长。

    新新公司人民保安队当年合影照  第二排右三是大队长杨俊

    是年5月24日夜,上海人民已经能听到隆隆的炮声。第二天凌晨,解放军进入了南京路。隐蔽在外的支部组织委员张啸峰匆匆赶来,他解开一个小纸包,取出了一叠印着“人民保安队”字样的红字白底布制臂章,又从贴身口袋里拿出了一张又小又薄的打字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我打开一看,原来是毛主席、朱总司令签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和欢迎解放军的歌词《我们的队伍来了》。我们的任务,就是赶紧将上海解放的喜讯向全上海市民广播!”

    杨俊等人赶到设在公司五楼的“凯旋”电台,但广播任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先是遇到了电台经理的阻拦,杨俊带领的人民保安队向电台经理表示一切费用可以如数照付,并告知国民党警察局已经投降。经理半信半疑地走近窗口,探头望了一阵,直到确实看到对面老闸警察局门口挂起的白旗,才明白时代已经不同了。

    红色圆圈便是当年“凯旋电台”所在的房间

    然而播音开关打开后,收音机里却没有收到声音。“副大队长姚仁根连忙上前检查,发现播放频率被人故意拨乱了,他马上调整,终于把频率调好了。”杨俊依然清晰地记得,播音员李云森噙着激动的泪花播音,“我们上海人民解放了!亲爱的同胞们,上海人民保安队播音开始!人民解放军已来到南京路!”

    1949年5月25日至27日,在迎接上海解放的那三天时间里,由杨俊带领的人民保安队通过新新公司的“凯旋”电台,反复播放了上海解放的喜讯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又名“约法八章”),还有队员们嘹亮的革命歌声,“我们的队伍来了,浩浩荡荡,饮马长江!我们的队伍强大雄壮,红旗在飘扬!不怕你的长江宽又深,不怕你的堡垒密如林,我们的队伍要冲破长江,横扫千里……”

    电台连续广播了三天,1949年5月27日,解放军攻克了苏州河以北地区,消灭了全部敌人,上海正式宣告解放。杨俊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将电台移交给上海市军管会。杨俊老人与战友们在“凯旋电台”广播的经历也正是电影《红色电波》的现实原型。

    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杨俊每天起床后,顾不上吃早饭,第一件事情便是打开ipad,浏览最新的政经动态。接下来便是读报时间,看到重要的信息,他还要制作成剪报,一一收集整理。

    “虽然我已经92岁了,但在有生之年仍要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离休不离岗,争当党的政策宣传员。”上海解放后,杨俊先后在嵩山、邑庙区委统战部、小北门街道、小东门街道、豫园街道工作。1987年离休后,杨俊老人始终坚持离而不休,与时俱进,争当好党员。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