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公共场所尚未有视频监控,要发现小偷,需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
有一天,项全雄突然看到旁边有一男一女形迹可疑。男子踮起脚尖,专门瞄着顾客的裤兜和挎包;而女子试图用身体遮挡住,作掩护男子状。项全雄跟在这两个家伙身后,一直跟至成都南路巨鹿路口的利民副食品公司。一男一女看到卖肉摊前人头拥挤,便伺机下手。
不一会儿,男子选中了一位女顾客,从她的挎包偷到皮夹。说时迟,那时快,项全雄一个箭步冲过去:“别动!你手里拿的是什么?”那男子手腕被老项牢牢抓住动弹不得。项全雄一边提醒受害人辨认赃物,一边招呼围观群众将望风的女子盯住,并叫来民警到场处理。一起盗窃案就这样被项全雄化解了。他因此受到有关部门的奖励,第一次拿到30元钱奖金。
△项全雄与工作室成员在交流反扒经验
1992年12月23日下午,巨鹿路、金陵路交界处,犯罪嫌疑人从一骑车女子车筐里抢走背包,向延安路逃窜,正好被项全雄撞见。他一路紧随,从重庆路追到淡水路,犯罪嫌疑人不断推倒沿街的障碍物,项全雄仍紧追不舍。他追到公交车站,人没了,一辆公交车正停站上下客。项全雄跳上公交车,发现那人就躲在车上一个座椅下,抖个不停。项全雄一把将犯罪嫌疑人抓住,押下了公交车。
对方见势不妙,就从右手袖管内抽出匕首刺过来。项全雄闪身用左臂把刀挡开,并死死地抓住对方。到了派出所,项全雄才发现自己的衣服破了,胳膊上也鲜血直流……至今,他左手臂上仍留有清晰的疤痕。
渐渐地,如同战士时刻准备上战场杀敌一样,他反扒的弦一直紧绷着。“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我的眼睛始终在巡视。只要对一下眼神,我就能读出内容,知道对方是哪一路人。”项全雄说,“一看、二跟、三动手”成了他的职业习惯。
△项全雄与他的徒弟们
2006年,延中绿地拎包盗窃案高发,项全雄配合瑞金二路街道派出所,平均每月抓到2-3名犯罪嫌疑人,其中不乏团伙作案。有一次项全雄在绿地里闲逛,突然看到在一对情侣谈情说爱的座椅旁,有五个人呈半圆形包围站立。项全雄发现很不正常,就以静制动,到绿地的成都南路出口处守候。
不一会儿,五人自成都南路口鱼贯而出,其中一人手中拿的正是那对情侣的随身包袋。捉贼要捉赃!说时迟那时快,项全雄迅速贴身上前,一把抓住拎包男子的手腕高喊:“小王,小李,快点出来,他们是一伙的。”其余四人慌了神,纷纷逃窜。其实他身边根本没有小王、小李,而是摸准了犯罪嫌疑人做贼心虚的心理。
△市民向人民广场平安志愿者协会赠送锦旗
30余年来,项全雄协助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500多名,2011年,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有朋友劝他:你年纪不小了,要把反扒的本领传给年轻人。他觉得很有道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培养出更多反扒者,才可以真正实现“天下无贼”。
2012年1月,在中共黄浦区委政法委、区综治办、区公安分局、人民广场治安派出所以及人民广场管委会的支持下,人民广场“全民英雄平安志愿者队伍”成立,2015年更名为“上海市人民广场平安志愿者联合会”。“你我小英雄,城市大精神”,项全雄从此将工作重心放到人民广场及其周边地区,并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全民英雄志愿者项全雄工作室”。
△项全雄在监控室
在他的事迹感召下,一批高素质的志愿者纷纷加入。他们中有公务员、公司老板、白领等;年纪最小的是在校大学生;学历最高的是硕士。志愿者们亲切地称他“项师傅”,认真学习他多年积累的反扒经验和技能。
过去,人民公园周边失窃案发频繁。协会和工作室成立后,仅是因为提醒“汽车玻璃门窗关好”一项,就为“马大哈”司机们挽回经济损失20万余元。据派出所民警介绍,过去这一带每年发生盗窃案500余起,有了志愿者队伍,加之监控设施完善带来的威慑,发案率下降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