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分类新时尚? 这个上海阿姨坚持干湿垃圾分类投放10年了
2019-06-04 09:59:45 上观新闻 孙超慧

  • 小东门街道金坛居委

    居民周慧玲

    是远近闻名的垃圾分类达人

    这个头衔绝无半点虚头

    因为她已经持续对家庭垃圾

    进行分类长达10

    凡是有关垃圾投放的问题

    几乎都难不倒她

    8a0454cdab8047a388d7947058ae70c8.jpg       一个家庭的垃圾分类习惯究竟该如何培养?周慧玲最有发言权。上世纪末,她居住的永泰街小区尚未安置垃圾桶,每天上下午,老百姓把一袋袋垃圾随手丢在路边,不一会儿就堆成小山,人人经过都要捂着鼻子;再后来,街道在永泰街前后各设了一个垃圾桶,周边小区产生的垃圾终于有了去处,环境渐渐改善。

    s_e36b1eed5e704f10a28bb6a7333a0b6c.jpg

    可是,由于垃圾不分类、产生量较大,环境仍然受到影响。周慧玲说,有一年出国留学的儿子回家探亲,告诉她对老家的第一印象是有点脏,让她感到难为情。特别是听儿子讲述了身在国外,即便处置一件废旧电器,都需要等待很长时间,直到特定种类的垃圾投放日时,周慧玲受到了很大触动。

    起初,这种新的生活习惯也不那么容易接受。特别是当时上海并没有实行垃圾分类收运,分好的垃圾到头来还是要扔进同一个桶,一定程度上会打击积极性。但周慧玲没有放弃,仍坚持干湿分清,还带动周围邻居一起来学。逐渐地,大家越分越准,越分越顺手。而今,永泰街的垃圾投放点都已置换成了干湿分离的双桶,干湿垃圾也实现严格分类收运,周慧玲的老习惯终于成了新时尚

    s_3a09a0554d56490995e5591205d74c9f.jpg 

    现在,我们的志愿活动里,又加入了垃圾分类的内容。周慧玲说。前不久,团队组织了一场小学生和社区志愿者一起参与的彩绘垃圾分类墙面活动,一方面美化了老城厢社区垃圾厢房及周边环境,也激发了很多居民的环保意识。

    特别是孩子们参与后,再去影响家里的大人。小手牵大手,共创好环境。周慧玲介绍,她已经探索总结出了便于居民操作的垃圾分类技巧和分类项目活动,例如知识竞赛”“骑游宣传”“清洁家园等,让大家得以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逐渐改变生活习惯。

    s_04afebfe4ab94055a7c5bc5d27191bf5.jpg

    △周阿姨正在给社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接下来,我们还准备结合各项社区活动,开展零距离实地参访、垃圾分类定向赛、知识普及进社区等活动,并通过大型主题讲座告诉大家垃圾分类的意义、分类怎么分等具体问题,还准备在弄堂里设计一些垃圾分类互动小游戏,寓教于乐,让居民们在游戏中加深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理解,提升参与积极性。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