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一场特殊的“开学典礼”在小东门街道拉开帷幕——“门栋计划”宣布正式启动并举行了一期开班仪式。
小东门街道“门栋计划”一期开班仪式在街道二楼礼堂举行
小东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基于对辖区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的调研、排摸,于本月正式发起“门栋计划”,将重点围绕社区建设前沿理论、公共政策、社区工作方法创新、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民主协商议事、社区项目管理等开展培训,为小东门社区治理和社工队伍培养栋梁。“希望这项旨在全面提升社工综合素质的培训,能够帮助我们真正当好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有的放矢,帮助社工实现提质增能
根据排摸数据,截至今年6月,小东门街道现有居委会社区工作者150人,包括社会工作师8人,助理社工师21人,社会工作者(四级)11人,社会工作者(三级)1人。
这次排摸也让街道看到了社区治理和社工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因缺乏系统化学习,居民区后备骨干力量因工作经验不足等。
与会领导为学员代表授章
这项以“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为目标的社工培训计划,命名为“门栋”,寓意为小东门街道培养社区工作栋梁。按照聚焦重点、实用管用、分级分类的原则,根据新进社工、后进社工(工作考核成绩靠后)、后备骨干、居民区书记面临的不同问题,有的放矢定制了“开门引路”、“寻门补漏”、“进门储才”和“守门班长”四个子计划,帮助街道的社区工作者们全面实现提质增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社会公共服务。
学员们认真阅读学员手册
有培训有产出,推动社区工作再上新台阶
“门栋计划”以三年为周期,根据课程设计依次分别定为“意识提升”年、“技能提升”年、“素质提升”年。值得一提的是,该计划采取的课程形式将突破单向教学式传统培训模式,构建“1+3+X”学研产一体化培训体系,以参训学员有学习有成果,实现“门栋计划”有培训有产出。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汪仲启老师为学员带来了“新时代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主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