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学校“劳动最光荣”可不是一句空话
2019-12-07 12:18:33 青年报 蓬莱小镇

  • 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在上海,不少学校早已在劳动教育上下足了功夫。在职业体验中感受劳动艰辛、按照家务清单学习劳动技能、在校园的“开心农场”里种菜种瓜……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劳动教育。

    上周五中午,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的“每日鲜菜场”拓展课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地剥着大蒜。五六个学生一组围坐在一起,每人拿着一个大蒜头,一层层剥掉“外衣”后,露出一个个饱满的蒜瓣,把蒜瓣掰下来再剥掉蒜衣,一个白白胖胖的蒜瓣就出现在了眼前……在家从来没有剥过大蒜的杜昕瑜耐心地剥出一个蒜瓣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剥出来了一个!”

    同一时间,在“便利小超市”,三年级的孩子们则在热火朝天地整理着货架上的货物。一摞摞的铅笔盒、一堆堆尺子、一叠叠明信片,每样货物都要分类整理好、贴上价格二维码,还要一样一样地算价钱,三年级的刘玥整理了一会儿就感叹:“没想到这个还挺累!”而在“美味中餐馆”,二年级的学生们围着围兜,正在制作新一季的餐牌,“入门”工作之后,后面等待他们的是各种中式餐食制作。

    每周五中午,蓬莱路二小就会变为这样一座欢乐的“蓬莱小镇”,5个年级变为6个社区,48个教室变为便利小超市、星星邮电局、小算盘银行、五官科医院、每日鲜菜场、超级电影院等小镇公共场所,1338名学生和107名教师变成小镇镇民,每一个镇民都拥有小镇护照、货币、存折和银行卡。

    蓬莱路二小校长余祯介绍说,“蓬莱小镇”是学校的校本拓展课程,课程将学校变成微型社会,六大社区涵盖了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48个小社会活动课程,在这个模拟的微型社会中,学生们学习着各种生活技能,也体验着各种职业的劳动。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这样的职业体验课程不但可以增长他们的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蓬莱路二小教学教导赵英说,学生们参加“蓬莱小镇”课程的成品都可以带回家,比如,在“每日鲜菜场”剥的毛豆、择的芹菜,都可以拿回家,“不少学生拿回去,都会强烈要求晚上加这个菜,因为这是他自己劳动的果实。”

    赵英介绍说,“蓬莱小镇”的48门体验课程,学生每学期都可以通过网上选课系统自主选择心仪的课程,有些热门的课程每次都要“秒杀”。除了在学校里体验,有些课程还可以“出差”。比如,“牙病防治所”的小牙医,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到真正的牙科医院“出差”,做真牙医的小助手,真切体验牙医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

    而“蓬莱小镇”课程带给学生的成长和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一个家长反映,整个暑假,她每天的早餐都是孩子准备的。有个外婆也惊奇地告诉我们,她的外孙居然会包馄饨了!”赵英说道。

    “通过‘蓬莱小镇’的课程设计,有意义的事变得有意思了,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多方面的。”余祯校长介绍说,比如在“五星西餐馆”,学生们不但在西点师傅的指导下学做点心,还能了解到西方文化、西餐礼仪、西餐制作、餐厅管理等诸多内容,超越了单纯的职业体验概念,在课程中拓宽了知识,在模拟体验中学会了自主探究,发展了创造能力。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