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定点居委机关干部和她的战“疫”体会
2020-03-03 22:25:19 打浦桥街道 李梦

  • 街道工作前总觉得居委会就是一群居委大妈,解决乡里乡亲们鸡毛蒜皮的小矛盾。来五里桥街道工作后,我发现居委的所有工作都涉及到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办得好,服务得好,群众自然会信任我们。

    本来每周到驻点居委一天,偶尔也会碰上“大事件”,比如跟着民警突击检查群众举报的家庭棋牌室;比如老城厢里抽粪车迟到了,污水漫溢;比如有的独居老人的救助金每个月一到手就“日光”,还得劝他合理规划……

    疫情的关系,成为了一名定点工作人员,从1月31日开始,长期驻扎建五居委会的我也很快融入了这个小集体。相比老城厢,建五居民区的情况又不太一样,小区不多但是体量也不小,外籍人士还多。

    口罩预约第一轮的时候,帮忙一起做预约登记,居民们来登记,即使大家都戴着口罩,阿姨妈妈们也能喊出社工们的名字,建五的社工们也都能认出是谁,可见居民们对大家平日工作的肯定。

    二月初在两天时间内要对所有住户居民进行电话排摸,春节期间是否离沪、有无身体不适等等。翻开一本本住户信息表,不管是自住还是出租都有记录和标记,可见社工们平时工作之细致。帮忙打电话排摸的时候,常常会收到温馨提示“这户大爷耳朵不好你问的时候大声一点”,“这户人家小朋友要午睡的,你下午稍微晚点再打”,“1803室出租给两个韩国人了,会中文但是要说慢一点”……

    因为居委固话就一个,大家都是用自己手机打电话排摸,有的居民还存下手机号了,有次中午刚吃完饭,一个阿姨打电话来问买口罩的事,我一下子就反应过来是居民,和他说了如何登记……从前我一般都不会接陌生号码来电的,现在都不敢不接,生怕错过居民的电话。

    第二轮口罩预约购买,为了让居民们尽可能的少跑一次、少出一次门,建五居委干部们决定替居民们跑腿,每天去药房代购回来,让居民们到居委付钱购买即可。前一天等到药房的额度后,就给排到的居民一一打电话说第二天下午直接来居委购买即可,让居民们省时又省力。

    在药房做志愿者,主要是站在门口,当一个“二传手”,把钱传进收银台,再把口罩递给居民。有时候看到有些老人颤颤巍巍还要亲自来买口罩,这么一想还是建五的小伙伴想的周到。维持秩序的时候大部分来购买口罩的居民们还是很配合的,极少数较真的会嫌弃我们一天传这么多人的钱和口罩,是不是加大了交叉感染的风险,那只能和居民反复解释沟通,我们都是做好消毒工作的,特殊时期,我们肯定也是坚持安全第一位的。

    居民区工作相比条线工作更加繁琐,接触的人也形形色色,但同时,我也见证了好多“温馨时刻”。有退休医护人员捐款捐物,平时也一直在辖区里给居民们义诊;有独居老人每天下楼来看望她的“外甥女”,说自己一个人在家太闷又不敢出远门,就来居委看看社工们;有老党员突发脑梗住院,当时还和老伴儿说等出院了就去交特殊党费,结果没熬过去,老太太含泪来居委捐款,说是完成老先生的遗愿;有位从前长期热心志愿的小姐姐患特殊疾病后身体状况每况日下,母亲每日带她去医院缺少口罩,社工们帮忙申请,都说怀念以前一起做活动的时候活泼开朗的她……

    这场疫情,让我看到了医护人员们的无私奉献、部队官民们的英勇无畏、社区工作者们的坚守、还有千千万万个居民群众的支持。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