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心理防“疫”第一线
2020-03-23 22:20:42 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 地处杭州湾畔、坐落于上海市西南门户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收治本市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疗机构,也是抗疫一线战场,同样肩负着“敬佑生命、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在那里,也有着一批批身先士卒、医技精湛的最美逆行者。

    沈涛,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科教科科长、副主任医师。

    自2月1日起,身为心理危机干预学科带头人的他,便参与黄浦区医学观察点的心理援助工作。3月9日中午,市里点名需要他对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肺炎病人和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原本希望到武汉抗疫的他二话不说,当即允诺,匆匆打点行装,2月10日上午便欣然赶赴位于金山的抗疫一线。根据工作需要,他被派往危重症病区,一人承担起两个病区的工作。

    公卫中心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会出现焦虑烦躁不配合治疗的情况,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时,适时的心理干预和疏导便是不可或缺的了。

    沈涛常常出现在危重症病人身旁,不厌其烦,推心置腹,让惊恐焦灼的患者情绪日渐平稳,使之积极的配合治疗,促进了疾病的转归。

    随着国内抗疫取得令人振奋的成果的同时,国外疫情的严重程度令人堪忧。严防死守输入性病例,刻不容缓!

    定点隔离治疗的同时,心理疏导往往需要同步跟进,其中有些外籍人士(非英语系语言国家)的疏导极其考验医务人员。如呼吸方法的教学,需要通过翻译(借助翻译机)带笔画的方式,配合形体示范,方能让患者掌握。

    随需随叫、随叫随应,有时候一天数次进病区,穿~脱~洗、穿~脱~洗……每个防护步骤都不能省略和马虎,不止为个人,更为整个医疗团队负责。

    心理疏导和干预的范畴不仅仅是新冠肺炎患者,帮助一线医务人员减少心理焦虑,做好心理防护,也是责无旁贷的职责。

    沈涛科长发挥专业特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除了个案面询、网络线上咨询和心理辅导、微信及电话接听疏导、开展巴林特小组进行互助团体疏导外,还针对医务人员需求,对公卫中心新冠病区的所有护理人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整体心理健康维护和建设项目的实施。通过实打实的举措,激励医务人员能够持续健康地投入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

    以“同心抗疫、`涛΄心ˋ涛΄肺”为己任的沈涛科长目前仍战斗在战疫的最前沿,用医者仁心的行动诠释着一名逆行精卫人的担当。

    正如公卫中心有条由两排彩色隔离墩铺就的路,大家称之为“生命彩虹桥”,它的一端连着和病疫正面作战的战场→病房,另一端连着“战士们”补充体力的场所→休憩地。每每踏上“彩虹桥”,定是满血复活、信心百倍再战斗。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