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久 ,你不曾对未知产生渴望?
你对已知的世界习以为常。
现在科学小使者”科堂YA“
用智慧的声音,解读科技的发展。
用独特的视角,发现科技前沿的魅力。
一起来进入”科堂“平台。
开启科学之旅!
科堂YA说先进科技成果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增加了“康复者血浆治疗”,并建议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血浆治疗”走进了公众的视野。那么血浆治疗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听听科堂YA的科学讲解。
(温馨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科学知识要点
最早的康复期血浆疗法,可以追溯到1890年德国科学家埃米尔·冯·贝林和日本科学家北里柴三郎,在动物血清中发现一种可中和毒素的物质,可以阻止白喉或者破伤风毒素的致病性,同年12月16日,法国的细菌学和病理学家查理·里歇特在巴黎第一次尝试采用狗血清注射用于治疗肺结核,并取得成功,标志着人类可以采用血清或者血浆来治疗传染性疾病。
康复期血浆疗法在很多重大疫情当中作为“特殊选项”存在,比如SARS、H5N1、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等等病毒。
血浆治疗本质上就是抗体治疗,当病毒感染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针对入侵的病毒产生免疫应答反应,激活的B细胞产生抗体,并释放进入血液中,当病人康复时,其血清或者血浆中即含有针对病毒的抗体。
“血浆治疗”同样也存在治疗性血浆来源有限,不同人血浆中的抗体浓度和活性不尽相同,血浆中的非中和性抗体可能助长细胞因子风暴和其他安全性风险等局限性,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血浆治疗”只是一种探索性治疗方法。
那么,康复期治疗方法对血浆捐献者有什么影响呢?
血浆疗法一般采取单采浆的方式,血细胞回输到献血者体内,全程有严格的过程控制,血浆来源于新冠肺炎康复的患者,献血对其自身没有特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