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民俗
2020-01-23 09:43:12
  • 年味·民俗

    2b13278d797e41b195c45b133de91885.jpg

    春节俗称过年。在这个最隆重的节日里,它蕴涵着太多沉甸甸的情结,承载着太多暖融融的故事,凝聚着太多红彤彤的向往。纵然漂泊流离,但年关腊月里厨房炉火上飘溢出的阵阵肉香;新春对联中洋溢出的淡淡墨韵;儿女孝敬长辈充溢出的悠长酒醇;烟花爆竹鸣响后的炫丽绽放……哪一样不让人兴奋不已,春节的轮回就像一首美妙的歌,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没有熏腊肉,哪像过年。”临近春节,走在大街小巷,总能看见一串串自制的腊肉香肠挂晒在窗台或门前,一串串熏制好的香肠与腊肉,着实让人提前感受了年味的浓厚气息,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人们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了。看着周围同事朋友已经开始熏腊肉、灌香肠、剪窗花、做头发、买新衣以及一拨拨轮流相约回娘家吃杀猪饭等等喜庆情形,我是再也坐不住了。带上儿子像个大厨似的背个背筐大街小巷大小超市地逛。一番讨价还价货比三家后,厨房里小山似的年货五颜六色,幸福满满,成就感满满。

    于是不觉间便想起童年时扳着指头数日子盼着过年的情形。从农历腊月初,母亲就开始为我们姐弟们购置新衣服,父亲就开始为家里购置瓜子花生糖果等年货。到了腊月二十三时,全家齐动员,扫尘去灰打扫屋子。到了年三十那一天,母亲起早就开始准备年夜饭,父亲则催促大哥二哥贴对联和年画;我和妹妹们则美滋滋地试穿着自己的新衣服;还有耳边不时响起擦炮地“嘭、嘭”声。那年那时的喜庆和温馨以及母亲蒸的年糕,熏的腊肠,炸的酥肉……每每想起心里溢满了幸福和喜悦。

    “开大门”

    b15b9daff6474127a1159b2d6694250e.jpg

    陶醉在喜悦幸福里的我被朋友相约去帮忙妹妹家“开大门”凑热闹的电话打断。

    “开大门”是盘州一带农村的一种习俗。就是谁家盖房子或者搬新家了,他的兄弟姐妹就得把他家里一切家居用品置办好,再找上两个能说会道的先生,门里门外一问一答进行对峙,直到主人家满意,正好也到预先瞧好的时辰,才能将门打开,之前的大门是不能打开的。

    一直想感受一下这种民风民俗,没成想今儿个就碰上了,怀着无比期待和激动的心情,我爽快答应。

    到底还是比较殷实的后家,新家里所需家电、铺盖差不多都备齐啦。二三十人的队伍里,每人手里都没闲着:一捆财,一袋米、一担水,一束鲜花,一对灯笼,一副春联,一张八仙桌,一对香烛,还有一对生龙活虎的小金鱼在水桶里鸳鸯戏水呢……

    看着如此热闹的场景,我感慨万千,其实,这就是大哥给妹妹的一个家,而这些东西,就是希望自己的亲人幸福、美满、健康。很早就听说,“叫门”的过程很精彩,我迫不及待的挤到队伍最前面,想一睹为快。

    只见主家大门紧闭,八仙桌上摆满了“金银财宝”、香烛也点上了,瓜子、花生、糖果五子齐全,春联也已贴上,两条鱼儿兴奋地在水桶里自由自在的游着。大门旁边的窗户开了一条缝,只听两位先生齐说道:“主家屋基好屋基,请我二人说几句;好年好月好运气,多财多福多吉利;恭喜恭喜再恭喜,恭喜主家大吉大利……”

    于是两位先生在说完“十二月送宝吉利话”后开始你一句我一句说起了叫门吉利“顺口溜”:“新造大门面向东,山青水秀是真龙;吉人坐在吉地上,龙榜有名做富翁。”

    “新造大门面向南,老人请吉少年安;自从今日开门后,荣华富贵保平安。”主家先生看为难不了客家先生,忽然拿出一个瓶子,话锋一转,询问此物为何物,装了什么?

    没成想,客家先生,出口成章,一气呵成:“手拿一把瓶,亮如金白如银,莫挑美酒是一瓶;莫挑美酒谁人造,杜康师傅来造成,今日用给开财门。一开天长地久,二开荣华富贵,三开金玉满堂,四开五子登科……自从今日开门后,荣华富贵万年春。”

    看里面半天没反应,于是举手“砰砰”敲门:“把手财门你快开,金银财宝送进来。”

    哈哈,主家一见元宝到,急急忙忙把门开。

    噼噼啪啪一阵鞭炮后,只见主家男女老少换上新衣,将各种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最后上香,接着宾客落座,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好不热闹。

    沉浸在这喜悦里的我,酒酣正浓,与大家一起,猜酒划拳,乐而忘返。

    “二月二”

    87a20e1587484441baf91bb66caa7fb5.jpg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似花香。一觉醒来,已是农历的二月二。

    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于是,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但是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会选择街边的理发师,所以街边的剃头匠们,不光是二月二,很多时候他们都会忙得不亦乐乎,只要不刮风下雨,他们总会在那里。一个老式的煤炉烧着热水,不用担心反复使用的毛巾有多脏,沸腾的开水是最好的消毒柜!即使剃头师傅手中没有时尚发廊的理发造型师那样变魔术般地玩耍着的各种剪刀工具,但是师傅的家伙也很齐全,推子、剃刀、剪子、梳子、篦子、磨刀石、当刀布、布单、毛巾、水盆、盆架等摆放到位,单等剃头的人,愿者上钩。

    今天风和日丽,初春的暖阳里还有一丝凉意,但丝毫没有影响赶集剃头的人们。街边的剃头师傅也相对多了一些,师傅们一个个笑容满面,一边跟老顾客唠着家常一边理着头发,刀起刀落间,一个小平头已经理好,最后还会帮你掏掏耳朵,修修鼻子。

    大多男人们也就是剃个平头,年轻点的、稍有点文化的剃个背头或分头。其中一个师傅姓黄,已经在街边摆了20年的小摊,见我在一旁看热闹,向我介绍:“小分头就像电影里面的汉奸,不好看,所以不常有人剪,上年纪的图个省事凉快,一到夏天,干脆就剃个光头,得用剃刀把头皮刮得油光发亮,我们叫光葫芦瓢。小孩子们大多剃个木梳背,就是在头顶前留个木梳形发型,其余全部刮净。木梳背看起来很逗笑,据说能辟邪,二月二,很多孩子都剪这个头的。”

    “是啊,过去的梳子都是桃木做的,农村老太太们说桃木可以用来辟邪。谁家男孩是独生子,娇惯,还要在后脑海那儿留个独辫子,俗称‘姥毛’,得孩子12周岁时舅舅给头牛,才剃下去。这事可让有的舅舅着急,不是别的,生活困难买不起,后来这习俗由送牛演变成送羊或者是其他礼物了。(难怪,每到二月二,二哥总会给儿子送上一支笔、一本书啊什么的,原来是给儿子的剃头礼物啊)。小时候留‘姥毛’也有不方便的时候,常常被小伙伴们嘲笑,说他头上长个猪尾巴,打架时揪着不放。现在这样的情景很少见了”。另一个师傅打趣道。

    来理发的人络绎不绝,有空的就围在师傅旁谈一些七素八荤的话题,谈的话题越中师傅的心意,师傅理起发来就越利索,真是吹牛干活两不误。师傅的技艺十分纯熟,耐力超人。一上午才能理个七八个,可师傅全当游戏,手不抖,气不喘,理完了也不急着给钱,师傅不会跟你要,多少由你、何时随你。

    我看得有些呆了,一把被磨得滑溜溜的竹椅子,顾客来了又走了,井然有序,没有拥挤,也没有人争抢,男女老少,自然默契。

    “姑娘,来吧,给你修修小凤头(刘海),保准你精神百倍,不收你钱的,今天‘龙抬头’,你就 ‘凤抬头’吧。”黄师傅拍拍椅子上的头发热情地叫我坐下。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修修吧,姑娘。其他师傅也附和着。我不好意思地坐下,黄师傅娴熟的修剪着我的“凤头”,三下两下就弄好了。

    看着镜中齐刷刷的刘海,听着师傅们欢快的笑声,心花怒放的我感觉自己一下子年轻了十岁!

    作者:罗环



    编辑:罗从军   谢吉文(见习)

    责编:易俊

    监制:许波 

    总监制:林昌媛

    获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盘州人民广播电台、盘州电视台、《盘州发布》、《盘州时讯》、抖音-盘州全媒、微博-盘州全媒

    投稿联系电话:3634621 投稿QQ:2160543673   邮箱:pxtv1@126.com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银杏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