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初心使命 ——罗甸县驻村工作队长素描
2019-12-09 09:06:32 罗显艳 何登成
  • “过年的时候,在家门口的文化休闲广场就可以搞活动啦!”


    “舞台、更衣室都有,还配有卫生间,村里面想得很周到嘛。”


    “吃完饭几步路就可以来这里跳舞,安逸得很哦!”


    初冬的油海有了些许冷意,但看着村里接近尾声的休闲文化广场,大伙儿你一句我一句地热议着,心里暖乎乎的。


    “这可是大家一直期待的大事哩,能不开心吗?”罗甸县油海村驻村工作队长王庆霞看到村民脸上满意的笑容,倍感欣慰。


    今年9月以来,油海村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认真倾听群众呼声,顺应群众期盼,着力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以脱贫攻坚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已经成为罗甸“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重要工作抓手。


    2019年是罗甸县奋力攻坚、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全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和主题教育有机结合、统筹推进。


    县委、县政府委派177位驻村工作队长扎根基层一线,传承“大关精神”,鼓足“麻怀干劲”,紧盯目标任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全力冲锋,攻城拔寨,在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工程中,书写罗甸驻村队长的初心和使命!


    他们是环境“整容师”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基础,是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保障,也是决胜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


    为完成这一任务,全县驻村工作队长在一线用脚步丈量土地,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环境卫生整治。

    者任村驻村工作队长杨广芳(左一)监督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把困难当作挑战,深入一线为群众谋幸福,是者任村驻村队长杨广芳的初心和使命”。刚到者任村的杨广芳就面临着村里户多面广战线长,村民夜晚出行不便,基础设施不全、环境脏乱差等诸多问题,但他并未把这些看成一种困难,而是把它当作挑战,激励自己。


    为全面完成挑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杨广芳带着驻村队员仔细规划,将工作细化到各网格,每天按片亲自深入开展督促检查追要工程进度。截止目前,者任村已完成改厨265户,改圈57户,改厕232户,硬化20878平方米的串户路,安装路灯665盏,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另外,还积极向上级协调资金,为者任村修建文化活动广场一个,组活动广场2个,丰富者任村村民文化活动,力争打造文明村。

    者任村群众积极参加道路卫生清洁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者任村面积广,人口多,并且有60%以上的村民集中居住在公路沿线,垃圾随手就扔,环境卫生治理上难度大,为此,杨广芳积极带领全体驻村队员深入村组召开群众会,研究治理办法,经过半个多月研究讨论,制定了《者任村乡村环境卫生治理管理办法》,


    办法规定全村购置两辆垃圾车,每个村民小组各设置5个垃圾钩背箱,一名卫生管理员,一名卫生监督员,规定每户每月缴纳12元作为卫生管理费。卫生管理员,负责将产生的垃圾拉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理,卫生监督员,负责定期对各小组卫生进行监督检查及协助小组组长收取卫生管理费。

    打扫过的者任村

    通过《者任村乡村环境卫生治理管理办法》的实行,既解决了垃圾处理的问题,又规范了村民随处扔垃圾的行为,者任村村容面貌焕然一新。环境卫生的改善,不仅增强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现在,走在者任村的公路上给人一种干净清爽的感觉。


    他们是致富“领路人”

    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户长久脱贫、不再返贫的一剂“良方”,如何让群众持续增收?这个“老大难”问题根植在每一个驻村工作队长的心中。


    “因村因户施策,抓好产业短板谋划和扶持。”油烟村驻村工作队长罗磊找到了答案。采取入户走访、召开群众会及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征求贫困户发展需求,根据农户实际需要,将产业分配到户到人,由农户自主发展经营。通过产业扶贫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状况,让农民群众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过上好日子,走上致富的道路。

    油烟村驻村工作队长罗磊(左一)在群众会上征求贫困户发展意愿

    截止目前,油烟村落实产业扶贫项目21个,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39.79万元,涉及贫困户687户次,贫困人口2871人次;全村共扶持精品水果产业种植372亩、砂仁种植474.77亩、鸡养殖4895羽、生猪养殖452头,黄牛养殖52头,蜜蜂养殖46箱。此外,通过入股贵州中焰环兴实业有限公司分红项目,投入资金7万元,覆盖贫困户7户;入股产业发展百香果种植分红项目,投入资金12万元,覆盖贫困户6户。


    与油烟村一样,董油村人居分散,耕地破碎,交通条件落后,导致贫困发生率较高,刚到董油村当队长的邓军,面对如此景象,深感责任重大!


    “要改变,就要先了解!”邓军带上村“两委”和工作队员走村串寨、挨家挨户进行认真细致的摸底调研,找准症结,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亲自组织召开了全村18个村民小组的群众会、董油村党员大会和“有识之士”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总结出了“山顶有林、林中有蜂、上腰有竹、竹林有笋、秋冬有菜”的发展思路。

    董油村驻村工作队长邓军(左一)协调爱心企业资助困难学生

    2018年以来先后实施“退耕还竹”400亩、胡峰养殖800窝、竹鼠养殖1200对,村合作社莲藕试种30亩、稻田养鱼196亩等项目,通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全村340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改变了董油村历史以来只有传统农业的局面,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同时,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引路”,培育出姚茂勇、万治权等党员致富带头人。


    来 源|罗甸县委主题教育办 贵州日报

    作 者|罗显艳  何登成

    编 辑|黄学保

    编 审|肖家云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罗甸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