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燕华,今年49岁,是六盘水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党员。2017年4月,我响应党组织号召到六枝特区新华镇双屯村担任第一书记。
初到双屯村,我面临着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工作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呢?当时我就认一个理“天道酬勤”。我凭着一股军人的执着和坚韧,每天坚持走访贫困户,认真做好走访笔录,回到住所便反复查看各家庭成员信息。短短3个月,我就把村里的贫困户情况全都记心里。
王燕华(右)走访贫困户
任何人的家里都有本难念的经,我家也如此。家里上有年近90岁的老母亲,下有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双屯村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紧张得没有时间休息。有时一离家就好几个月,家里交给妻子一人打理,她为家庭的无私付出我十分惭愧。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每次打来电话,我总是给老人报平安:“妈!我在这里很好,只是有点忙,你放心,我在这里为村民们做点实事,等脱贫攻坚结束,我再好好回来孝敬您!”
我得到亲人们的支持,就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双屯村计划发展“十里桃花”(3600亩桃子)产业需要动员9个村民组的600余户老百姓流转土地,当时村民们不理解这个项目,我就带领扶贫工作队白天组织种树,晚上打起电筒挨家挨户反反复复动员。小寨村民组一张姓村民对流转自己的土地,任凭工作队怎样解释总是不答应,我多次登门与其“磨”,最终该村民“王书记,你这样白天黑夜为大家忙,你别再跑啦,这回一定支持决不反悔!”。此语让我吃下了“定心丸”。
王燕华(右二)在流转地里与村民交心谈心
土地流转之事敲定,每天晨曦初露,我又马不停蹄到桃树基地里抓项目的落实,短短一个月人就瘦了10多斤,同事们幽默地说:“你从第一书记变成了‘排骨’队长呢!”。
2018年,双屯村实施庭院、串户路硬化工程,要求村民积极参与并出力。在小渡口村民组,砂子水泥都拉来了,可个别村民不配合。我先是向大家宣传政策,随后撸起袖子挥起洋铲就干了起来。村民们看到第一书记都帮他们打起串户路,陆陆续续的都走出家门,惭愧地拿起工具加入了建设自己家园的劳动队伍。
人民群众“小”事不小。村里老百姓邻里发生矛盾纠纷,村民们都会给我打电话。我一到现场就用心用情,说得当事人心服口服,及时化解村民彼此心中的疙瘩。有一次,大寨组王开志与妻子喝酒后便打架,半夜11点我接到电话二话没说,立即驱车前往该农户家调解,通过动之以情晓知以理,时而严厉批评,时而柔声安抚,不大一会,俩口子就会心地笑了。
王燕华(中间站立者)乡村民宣传惠民政策
人心都是肉长的,远在他乡的游子时时刻刻都会牵挂着亲人。在现代化传递信息的今天,我用传统的方式给母亲写了一封信:“亲爱的母亲,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现在祖国人民需要我,我要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贫穷这个词从中国消失,让全世界看看,没有中国人办不了的事,人民富裕了,国家强大了,我们的好日子还远吗?”
讲述人:王燕华 整理:郭府祥
编辑: 罗开国
执行监制:韩江峰
总监制:吴国琴 卢泉